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

ID:29767012

大小:69.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3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_第4页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测试岳麓版选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二单元古代历史上的改革(下)单元检测(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加速井田制瓦解B.促使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变法改革的时代风潮2.史书记载,“始秦戎翟之教,父子无别,同室而居”。后来“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这种变化(  )A.有利于秦国推行残酷的连坐法B.加快了小农经济在秦国确立的进程C.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

2、制度D.大大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3.“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A.商鞅变法B.孝文帝改革C.王安石变法D.张居正改革4.下表是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该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  )鲜卑姓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丘穆陵穆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进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5.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

3、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6.《钱塘集》中描述:王安石变法后,“惠遍农无乏,均输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贾集十艘”。形成“保兵知警守”“河淤开亿顷”的主要原因是实行了(  )A.保甲法、农田水利法B.将兵法、方田均税法C.青苗法、募役法D.免役法、更戍法7.“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由此可见,元朝的行中书省(  )①最初是出于军事需要而设立的 ②实际上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 ③确保了地方的独立性 ④对我国的地方行政

4、机构改革影响深远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改革措施的相同特征是(  )A.改变现行的税收方式B.重视农业,大力发展农业生产C.减轻对农民的剥削程度D.对统治阶级的利益进行一定程度的限制二、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等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

5、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寡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的为第一级,称500斗级;年收入在300至5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2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雇工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二、三等级能担任除执政官外的其他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

6、施。(7分)(2)根据所学知识,比较材料一、材料二两次改革在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4分)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在经济方面有哪些对后世有着

7、深远影响的开创性举措?(7分)(3)两次变法或改革有哪些共同的影响?(4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食(即买米)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商君书》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

8、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