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691255
大小:7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2
《八年级语文上册 30《诗四首》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30《诗四首》《归园田居(其三)》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使至塞上》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渡荆门送别》描绘的是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登岳阳楼》写诗人的所见所思。《诗四首》是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最后一课。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体会凝练的语言之美。知识与能力:1、朗诵这四首诗,要求能够正确背诵、默写。过程与方法:2、引导学生领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情感态度价值观:3、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
2、,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充分调动学生联想和想象,以提高理解、欣赏古诗的能力。2课时诵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第一课时一、教学《归田园居》(一)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东晋著名诗人。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著名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二)背景简介:《归园田居》(其三)写于陶渊明吃官归隐的第二年,那时诗人正过着“躬耕自居”的隐居生活,《归园田居》五首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旧居、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
3、生活。(三)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四)诗意理解:诗人在南山下种豆,因为不善劳作,豆田里长满了草。一大早就去锄草,到了月儿初升之时才扛着锄头晚归。归途中,道狭而多草木,以至露水沾湿了我的衣裳。沾湿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五)整体感知:1、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农家生活的艰辛?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2、诗中哪一句体现了全诗的主旨,点明了作者的志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3、“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4、诗人体现在诗中的感情是怎
4、样的?这首诗表现了田园劳作之乐,从中流露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归隐农村的自豪之情。5、诗的末句“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什么?这里的“愿”具体指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六)板书设计(见课件)(七)课外阅读陶渊明的田园诗二、教学《使至塞上》(一)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字摩诘,他的诗写得好,看他的诗,就像看画;他的画也画得好,欣赏他的画,就像读诗。所以称赞他的诗画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二)背景简介:开元二十五年,河西节度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实际
5、是被排挤出朝廷。在赴边途中作此诗。(三)听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并把握好句子的节奏。(四)诗意理解: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首联:(写使者进入边塞)交代出使的目的以及经过的地点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颔联:(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万里征程艰苦遥远小结:一“征”一“归”,一“出”一“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既是写景,也是叙事,以“蓬”、“雁”自喻,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情感复杂。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颈联:(描绘沙漠中的奇异景物)小结:作者
6、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一个”大“字写边疆沙漠浩瀚无边,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直”字从视觉的角度写出了狼烟格外醒目,一个“圆”字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凉的感觉,一“长”一“直”一“圆”,似几何图形一样展现在天地间,大气浩瀚又沉寂苍凉,不仅准确地描绘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叙事写景入画中。“孤烟”“落日”侧面烘托守边将士艰苦的生活环境。名句品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图画美:近处烽烟、远处夕阳、大漠无边、长河奔流——空间阔大线条美: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层次丰富色彩美:黄沙漫漫、夕辉橘红、白烟一缕、河水闪闪——鲜
7、明优美这句话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前线尾联: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五)课堂小结:《使至塞上》诗歌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观的塞外景色。传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爱国精神的赞美,也侧面表露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后内心的抑郁之情。(六)板书设计(见课件)三、作业:熟读并背诵2首诗。第二课时一、教学《渡荆门送别》(一)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安西都护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