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课标)2016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五 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A组 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38分题组一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思想1.(2015陕西西安一模,27)“一般来说,当帝国的权力来自一个人时,它便软弱;而当它来自千百万人民时则强大……如果学者、商人和老百姓都能关心民族的危难,那么,这样的人民将是聪明的,否则是愚昧的。”这种观点的最早倡导者应该是( )A.鸦片战争中新思想的代表者B.甲午中日战争后的资产阶级维新派C.辛亥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派D.新文化运动中激进的知识分子2.(2015安徽江淮十校联考,6)在老百姓眼里
2、,“康党”根本不值得半点同情,他们都是一群瞎折腾的“白脸奸臣”,正如维新派也将一般老百姓说成“愚民”“群氓”不可救药一样。这说明( )A.维新变法的失败是因为百姓的反对B.民主宪政思想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C.维新变法时期的中国民众愚昧落后D.维新变法违背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潮流3.(2014安徽马鞍山二模,14)“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材料中“臣”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制夷B.实行君主专制C.实行
3、君主立宪制D.实行民主共和制4.(2014江西南昌一模,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魏源生平并不以聪明见长,而是其治学方法论占了优势。魏源扮演了两大角色:他是黄昏时的猫头鹰,理性地预告了天黑后的凄凉;他是黎明前的云雀,清脆地预告了天亮后的雾霭。……魏源做到了一个知识分子分内的职责,这就是“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剑劈开蒙昧的黑暗”。——周兴旺材料二 他(张之洞)曾经是西学的热诚拥护者,他的《劝学篇》用大量篇幅论证西方知识的重要性。然而他的全部论证都是建立在“循序”的基础上的,按照“循序”之说,研究西方知识不论多么重要,都必须放在研
4、习中学及其核心——经书——之下。因为中学之中含有传统的道德和制度的指导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使人能认识到中国作为国家与民族的特性和方向,而且也是人之所以为人所必须据以生活的真理。……这一认识便是张之洞的著名格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础。——《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三 我读五四以后那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文化大师传记的时候,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不说自己曾经在年轻的时候,受到过梁启超深深的影响。甚至有的学者还说,正因为梁启超先生的存在,才使中国的士绅阶层里分化出了一个比较严格意义上的知识分子队伍。——余秋雨(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永远使用雅典娜的利
5、剑劈开蒙昧的黑暗”的观点?(8分)(2)结合材料二的内容,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中体西用”的思想。(8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梁启超等维新思想家最突出的历史贡献是什么?(2分)题组二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5.(2015河北邯郸一模,17)蔡元培对于任用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B.重视道德C.思想自由D.民主科学6.(2015河南开封质检,5)以下是近来解密的《蒋介石日记》
6、:1923年9月22日“下午看《马克思学说概要》”。10月4日“上午复看《马克思学说概要》,习俄语,下午看《概要》”。10月13日“晚,看《共产党宣言》”。10月16日“看《共产党宣言》”。10月18日“看《马克思传》,下午看《马克思学说》乐而不能悬卷”。由此可见( )A.蒋介石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持怀疑态度B.以俄为师成为当时知识分子的一种追求C.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主流思想D.国共合作的实现使蒋介石思想发生改变B组 2014—2015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 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201
7、5江苏盐城质检,5)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2.(2015北京海淀质检,22)康有为认为,“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图是( )A.彻底否定“中体西用”的文化思想观念B.完善“中体西用”思想以维护传统体制C.以“中西会通”否定中
8、国传统儒家文化D.以“中西会通”传播西方近代政治思想3.(2015湖北重点中学联考,13)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