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64450
大小:83.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1
《2015秋八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四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四首课题古诗四首主备人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能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2、学生能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教学重点1、重点: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难点2、难点:体会诗歌的意境以及对名句的深入理解。教学方法朗读法、自读点拨法、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个体思考主备思考集备思考第一课时第一教时《春望》《泊秦淮》【导学设计】【自主学习】字词溅泪()笼()泊()寥落()搔()簪()戍()轮台雨打萍()古今异义1、国破山河在古义:今义:2、浑欲不胜簪古义:今义:一词多义国破山河在()破山河破碎风飘絮(
2、)词类活用1、感时花溅泪()2、恨别鸟惊心()第一课时【合作探究】一、第一首诗《春望》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现存诗1500多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反映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成为唐代社会形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他的诗在思想性、艺术性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之后,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即位,改元至德,为肃宗。杜甫自鄜州羌村孤身北上,前往投奔。不料中途被叛军俘虏,被押至长安。第二年三月,杜甫目睹春光
3、里这座残破不堪、繁华消尽的都城不禁感事伤时,黯然神伤,于是吟成此作。一个月后,他乘隙逃离长安,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了当时朝廷的所在地——凤翔县。2、用“‖”划分节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朗读节奏诀窍:(1)、注意不要把固定词组分开。(2)、为加强语感,可以把动词重读。(3)、前词重后词要轻(4)、把声调读准(5)、固定词组,一般前音稍重,口型要放开,有爆发力。3、翻译参考。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4、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簪针。4、品味全诗。(1)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颈联写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2)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
5、物。(3)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它感于藩镇跋扈和吐蕃、回贵族的攻掠,诗文中多讽喻时政之作。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房宫赋》颇有名。著有《樊川文集》。写作背景:六朝故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中秦淮河一带,是著名的游览胜地。晚唐诗人杜牧夜泊秦淮,听到酒楼歌女在唱陈后主的《玉树后庭花》,不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此诗,以抒发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2、用“‖”
6、划分节奏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3、尝试翻译整首诗,力争做到句句对应。夜晚,烟气迷蒙笼罩着河水(诗人此时在秦淮河上)月光洒下映照着沙滩。停靠在秦淮河一个靠近酒楼的河畔。歌女们不知道亡国的仇恨,隔着长江依然欢快的唱着后庭花这首曲子!(此时朝廷已经龟缩在长江之南,所以是隔着长江)4、思考:⑴“烟笼寒水月笼沙”中两个“笼”和一个“寒”有何妙处?“笼”用拟人化写出青的烟雾和惨淡的月光笼罩着寒冷的水和细沙,用两个“笼”字将烟、月、水、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的景象。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
7、季,使读诗的我们感觉到一种冷寂的气氛,这也是此时诗人心情的写照。阅读方法解密:古诗词品味炼字,这种题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如果运用了手法,要揭示所用的手法);(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⑵最后两句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作者的真实用意是讥讽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些有权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