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39545
大小:59.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政治《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学习要求】了解实践理解实践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重、难点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自学过程】自主探究基础知识(抓关键词)小组合作探究一、实践及其特点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1)(2)(3)3.实践的基本形式(1)(2)(3)1、课堂探究:P42(1)谈谈你对实践的理解。(2)简要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实践与上述观点的不同。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5.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2)2、课堂探究:(1)西红柿等的食用之谜是如何揭开的?从中我们可
2、以得到什么启示?(2)想一想,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3、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科学的发展?4、课堂探究:(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以上说法的理解。(2)你认为是非能够说清楚吗?怎样才能说清楚?【知识测评】一、最佳选择题:1.毛泽东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这告诉我。们()A.认识只能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B.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C.实践是认识的一个来源D.实践不断给认识提出新课题2.“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科学技术在实验室不如在实践中发展快C.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
3、践D.发展科学有功的主要不是知识分子,而是人民群众3.毛泽东同志指出:“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这段话说明()A.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B.人们认识世界的根本目的是丰富认识、发展认识C.人们认识世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回到实践中去,为实践服务D.人类不是为了实践而认识,而是为认识去实践4.理性认识回到实践的过程,比实践到认识的过程,意义更加重要,更加伟大。这主要是因为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A.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才能使认识得到检验C.才能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D.才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5.“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4、,这句话告诉我们()A.认识来源于实践B.认识对实践有指导作用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6.下列活动中属于实践基本形式的有()①医生治病②法官办案③文艺演出④调节分配结构A.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④7.十七大报告强调,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这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规律。实践没有止境,说明人类的实践活动具有()A.历史性B.社会性C.物质性D.能动性8.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主观符合客观的活动C.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D.客观事物满足人的需要的活动二、综合探究9.从十二大到十五大,我
5、们党一直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十六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这一理念的提出,不仅是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的正视,更是今后对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规划和指导,必将促进社会和谐、民生改善。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1.A2.A3.C4.D5.A6.B7.A8.C9.(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正是基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
6、、环境等问题,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说明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深化、发展。(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从十二大到十七大,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验证了三大文明的正确性,“生态文明”理念的正确性也必将得到实践的检验。(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生态文明”的理念的提出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资源、环境等问题,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作用就是唯心主义。(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7、的唯一标准。凡是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就是唯心主义。重视物质利益和强调精神作用并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2)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作用不一定就是唯心主义,如果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重视意识的能动作用,强调精神作用,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只能在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意义上使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