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炉女教学设计1

当炉女教学设计1

ID:29534353

大小:41.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当炉女教学设计1_第1页
当炉女教学设计1_第2页
当炉女教学设计1_第3页
当炉女教学设计1_第4页
资源描述:

《当炉女教学设计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当炉女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扣住诗中具有代表性的意象和精妙的动词,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以及画面特征。2.反复吟读、品味,理解“当炉女”身上闪耀的“平民之光”,体会作者情感。说明:《当炉女》是臧克家1932年的作品,臧克家的诗非常讲究格律和表现手法,选用了“风箱”这一物象,主要歌颂了一位失去丈夫后自强自立的劳动妇女,她身上具有平凡而伟大的性格。臧克家的诗歌内容真实,风格博大雄健,音节自然流畅,布局紧凑,结尾尤其矫健有力。很多评论家都认为他非常善于使用动词来把画面写活。臧克家那个时期创作的诗歌大都描写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闻一多评价他的诗“没有一首不具有一种极顶真的生活的意义”。

2、诗歌中,诗人勇敢地直面苦难中的平民大众:一方面,他深切地同情和关注苦难生活对于他们的压迫,另一方面,他又被他们承受生活重负时候表现出来的顽强和坚韧所感动。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借助对关键词和意象的分析,了解“当炉女”前后期生活状态的变化。2.难点:体会诗人在“当炉女”身上寄托的情感。说明:诗歌还是要借助词语构造成的画面来理解的,所以分析“当炉女”丈夫去世前和去世后的生活状态,是理解诗歌内涵的必由之路。带领学生进入文本,关注臧克家独特的炼字功底,感受苦难年代的风云沧桑。本诗短小精悍,十二行文字中饱含了诗人的真情。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学生已经拥有一定的现代诗歌鉴赏基础,可通过自我

3、阅读,对诗中的物象和人物形象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也可以感觉到“当炉女”前后生活的对比。然而诗歌创作的年代和当代中学生距离甚远,体悟的感情可能不够深刻。所以希望借助反复吟读和体悟的过程,来使学生产生一定的个体联系性的认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复习导入激发兴趣1.臧克家是现代著名的诗人。他很善于通过对比凸显人物。初中时候我们学过他一首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三周年的诗歌《有的人》。他的诗歌篇幅短小,内蕴却深刻广博。2.《当炉女》是臧克家1932年的作品,那个时代的中国社会,是怎么样一个社会呢?诗人想要借助这首诗歌向大家展现怎样的人生境界呢?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对

4、这首诗的品读,回答这个问题。(教师适当补充平民生活背景:苦难、贫瘠、落后等。)1.臧克家的诗歌凝练概括,谈谈你对《有的人》的理解。(人应该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未必非讲到到这一点,但需要引导到对人生价值的看法上。)2.你是否了解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一起谈谈?(通过历史或者已知的文章了解,比如鲁迅的文章等。引导到底层民众的苦难生活。)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入手,激发学生对于诗人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对于现代诗人物塑造的感性认知,为后面的学习做铺垫。本诗主人公和《有的人》不同,但是作者在塑造的时候,同样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且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希望通过本环节

5、,使学生对于本诗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初步朗读理清结构1.教师范读诗歌。(可配乐)2.本诗写了什么内容?前后片之间有何联系?(引入诗人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具有张力的动词来表现人物形象。)1.朗读课文,圈划关键词,了解诗歌内容。2.当炉女是怎么样一个形象?和全班交流。(教师提点学生关注几个关键的动词:守、笑、盯、咬等。)诗歌内容较为浅显,通过阅读,学生不难知晓。重点解决诗歌技巧。反复吟读分析文本1.指名朗读诗歌。感受前后片的不同感觉。(前期贫苦却安详,生活节奏舒缓;后期苦难而坚强,生活节奏急促)2.1.将自己的感悟和同学交流。交流时候对比前后生活场景的节奏和基调。

6、2.鉴赏诗歌必须借助意象,本诗也是如此。除了“风箱”还有“白绒绳”有人说臧克家的诗歌真实自然,丝毫没有无病呻吟的感觉。他是如何在本诗中做到这一点的?3.再读诗歌。风箱是当时农村必须的生活日用品,具有浓厚的生活现场感。想象“风箱”发出的声音的节奏,前期和丈夫沉重的呼吸迎合,后期和小儿的哭闹联合,营造出极其真实的生活场景。寻找诗中的关键意象,并分析之。(提点学生特别注意“风箱”。)3.再次散读诗歌。感受诗歌内在意蕴和节奏感。等,这些意象营造出真实平凡的生活场景,越是细节部分越体现诗人功力。希望通过对意象的理解分析,引领学生关注细节。前后片对比阅读,引入诗歌节奏问题,为新诗学习打基础

7、。 对比阅读加深印象1.补充臧克家《老马》一诗。要求学生自由散读,圈划关键词。2.《老马》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么样的主题?3.《老马》和《当炉女》表达了类似的主题,都是为了反映底层贫民面对苦难生活表现出的超凡隐忍和刚毅。试比较两诗的的区别。4.朗读两首诗。1.散读。圈划关键词,抓住几个极富表现力的动词:扣、垂、咽、抬……2.了解本诗运用比喻手法刻画出的面对苦难依然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中国农民的形象。3.对比女性范畴的坚毅和面对苦难挣扎的农民形象的区别。试图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知道两诗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