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

ID:29527510

大小:83.06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20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_第1页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 诗歌形象语言课前预习复习教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诗歌鉴赏之诗歌形象》【预习目标】掌握诗歌形象(意象)、意境的基本内涵,会品味分析诗歌的形象。【知识重点】掌握诗歌鉴赏形象类题目的答题方法与规范。【知识链接】意象:就是诗中熔铸了作者思想情感的事物。即诗歌中的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就是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是诗人的主观感受、感情以及对生活的理解、认识和客观事物的外在形貌特征以及内在的意蕴的融合统一。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

2、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意境的鉴赏常用到以下四组概念: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等。细腻——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等。繁复一热烈、高亢、繁华、喧闹等。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等。【真题演练】结合上述知识,试着鉴赏下面作品中的意象与意境。《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

3、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答:这首词的意象有:通过这些意象构成了的意境。(提示:“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词中“缺月”、“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但诗人的心念却非常坚定,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这就是意境。)【必备知识】了解一些有关形象题目的常规问法及答题模式1、人物形象

4、类——问法: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形象?答题思路和模式:(1)明确诗歌刻画的形象是什么(2)形象的基本特征有哪些(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2、景物形象类——问法:这首诗开头几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景物间有什么样的层次)?或从哪些角度(运用什么手法)塑造景象形象的?答题思路和模式:(1)写了哪些景物,景物间体现什么样的层次(2)景物的特点(角度)如何(运用的手法如何),有什么深层用意(3)传递出诗人怎样的感情。3、意境类——问法: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5、思想感情?答题思路和模式:(1)描绘诗中展现的客观画面(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该作品情景交融的意境。[我思我疑]课前预习2班级:姓名:《诗歌鉴赏之语言》执笔人:王卫锋【预习目标】1、了解诗歌语言形象性、抒情性、凝炼精确的特点,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义、比喻义、隐含义、暗示义及其在描绘形象、表情达意、创造意境的艺术效果。2、掌握赏析诗歌语言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掌握炼字类炼句类赏析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知识链接】常见的语言风格有:含蓄

6、明快、简洁

7、细腻、冷峻

8、热情、婉

9、约

10、豪放、朴实

11、华美、庄重

12、幽默、冷静

13、激昂等。【真题演练】1、(2006江苏)阅读下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元•魏初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问:①“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中“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②有人认为“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共煮茶”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必备知识】诗歌鉴赏之语言题型及答题模式归纳:1、题型:①炼字类常用的提问方式:你认为最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14、?②炼句类的提问方式:前人认为某一句最有表现力,谈谈你的看法。③分析语言类:这首诗语言上有什么特色?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2、答题模式:①炼字类:解释该字在诗中的具体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到具体的语境中描摹景象,分析手法,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②炼句类:对该句进行分析,注意层次和手法;根据该句在诗中的位置,分析该句在全诗中的作用;点出它对表达主题和情感所起到的作用。③分析语言类:用一两个双音节词概括语言特色,用诗中的具体诗句来说明这一特色;指出描写的

15、意境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我思我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