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512745
大小:75.0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通用技术 技术的性质2教案 苏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技术的性质教 材:(凤凰国标课本)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必修1)文档内容:技术的性质章 节:第一单元 走进技术世界第一节技术的性质课时:第1课时作者:吴忠兰(黄岩院桥中学)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2)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3)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区别与联系。(4)理解技术的综合性。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思考讨论,感受并理解技术的综合性。(2)通过分析案例,了解知道技术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通过探究技术的创新
2、性和综合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技术观。(2)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二、教学重点1.理解技术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区别与联系。2.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三、教学难点理解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四、教学方法教授、任务驱动、小组合作。五、设计思想1.课本分析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是全书的逻辑起点,它为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走入技术世界搭建了平台,也为学生开展技术设计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第二节承接了第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内容,围绕技术的5个性质,即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两面性、专利性展开,是本章
3、的重点,也是难点。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力求让学生理解、内化,掌握看待和分析技术问题的方法,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对待技术的积极情感和理性态度,并贯穿于整个通用技术的学习全过程。本节的内容设置为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综合性。技术的目的性,课本首先指出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而每一项具体的技术又一定是为人们某方面具体的需求服务的。然后用案例“助听器的发明”加以具体阐述。并指出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是推进技术不断优化和不断发展的源动力。对于这个案例的处
4、理,要注意它是为了“技术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成果”这个论点进行说明的,所以在分析这个案例时,先要让学生分析,助听器的目的是为了什么,接着要分析,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都作了些什么?又是如何去做的?技术的创新性,课本首先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也是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内在原因。课本的“小辞典”包括随后的“讨论”就是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告诉学生:技术创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理解,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不一定就是发明,不要把创新看得太神秘,关键是突出一个“新”字。然后课本进一步明确技术
5、创新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并利用“瓦特蒸汽机”的例子说明技术发明对技术发展的推动作用,老师可以补充像“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自行车的发展”等,也可以让学生举一些身边发生的案例来进行说明。课本中技术的创新是一个艰难而曲折的历程,可以理解为技术的创新不是一帆风顺的,要培养自己百折不挠、实事求是、不怕困难、追求创新的良好态度与品质;技术创新没有止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这也正是创新对人类富有挑战意义的魅力所在。技术的综合性,课本分成了三块进行了阐述:一是技术具有跨学科性,每项
6、技术都要综合运用多个学科、多方面的知识,课本举了小板凳的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一些身边的常用物品加以阐述;二是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和联系,技术与科学这两个概念,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无意识的混淆起来,所以课本先从概念上、研究的方法上等等多个维度进行比较说明,然后通过实例来让学生理解。2.设计理念技术的性质这节课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将五个性质联系起来,要找一个载体,能同时体现多个性质的典型案例!我选择了“助听器的发展”这个例子。通过助听器的发展引出技术的目的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然后再通过具体的例子逐一讲解,让学生感
7、受、体会进而理解技术的三个性质。3.教学策略设计本节课的内容以案例阅读分析和学生参与思考分析为课堂教学主线,以学生比较熟识的“助听器的发明”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目的。为充分体现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案例分析、演示讲解,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4.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在以前的各学科当中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一些技术的知识或案例,但一般都是零碎而非系统的,感性而非理性的,而且往往并
8、非从技术的角度出发。在经历了前一节“技术的价值”的学习后,他们走进了技术的世界,发现了人类的创新活动和技术发展给世界带来的繁荣和异彩,激发了投身技术创新行列,实现人生价值的热情,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技术的性质识记并不困难,关键是通过案例分析、讨论、马上行动等活动,能对技术的性质实现理解、内化,形成和提高理解技术、评价技术以及逻辑思考、批判性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六、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的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