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

ID:29511711

大小:65.5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荷塘月色》教案设计(2) 苏教版必修2》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荷塘月色》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揣摩《荷塘月色》中典雅清丽、传神的语言,认识修辞方法及其艺术效果。二、掌握《荷塘月色》刻划景物及情景交融的写法,体会其严谨结构。三、把握作者情感的发展变化,了解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熟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段。教学重点、难点揣摩《荷塘月色》中典雅清丽、传神的语言,认识修辞方法及其艺术效果。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文章第二部分,主要解析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2.体会散文的语言美—对生活化语言的巧妙艺术加工。3.认识“通感”的修辞方法,体会本文中“通感”所产生

2、的艺术效果。一、导入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全文结构的分析,清楚了《荷塘月色》的内容和写作线索(出示幻灯片);在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作者在文中抒发的感情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些都为我们进一步学习、欣赏《荷塘月色》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将认真研读作品中写景状物的段落,欣赏其高超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我们还要进一步体味作者是怎样把深沉、复杂的感情寄寓在“景语”之中的。二、复习上堂课让同学们回去背诵第4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集体背诵一遍,待会再分别请两位同学单独背诵。(教师针对学生背诵的情况,正音,矫正语速上的毛病。)三、解析第4自然段,看作者是怎样从多

3、角度来描摹荷塘美景的。1、好,相信同学们在会背诵第4自然段的同时,对荷塘美景也比较熟悉了,在这里我有个建议,就是给在座的各位同学三分钟的时间听一段音乐,闭上眼睛想象下当时朱自清月下漫步的整个画面,提示:可以通过想象朱自清先生的着装打扮,心情、所见景色等入手(站在曲曲折折的塘岸上看荷池,头上是淡淡的月光。看荷叶、荷花,闻荷香,赏月色)。结合文章并根据同学们的发言罗列出荷塘所描绘的景物。答案:很好,同学们都非常有想象力,同时大家也都很详细地提到了月下荷塘的美景,我们一起归纳出来也是这五个方面: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出示幻灯片)作者先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

4、的荷花,顺笔写及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很明显这是按观察的角度,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引用原句,重点词语随手板书,如“弥望”、“袅娜”等等)2、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来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请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出示课件)①“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采用那种修辞手法?采用了比喻,舞女的裙。与叶子自然舒展的形态相似,这个比喻是“多边”的,即它不仅表达了“荷”的高贵,还传达出它的标志,典雅,圣洁,飘逸,灵动,清峻等魅力,使叶子产生了动感,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

5、加鲜明具体。“亭亭”与前面哪个词相呼应?与“高”相呼应,因为叶子出水很高,才能清晰地看见叶子舒展的样子,作者才会联想到舞女的裙。②“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本句又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拟人;拟人的运用可以回应上面的“舞女”,荷茎象舞女,叶子象舞女的裙,而花便象舞女的容颜,这样把整个舞女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③“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格,为什么把荷花比喻成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呢?月下的荷花白而光亮,而且是“零星地点缀着”的,与“一粒粒”的“明”珠相似;

6、‚白花“点缀”在“层层的叶子中间”,在绿丛中隐约闪烁,与“碧天”里的“星星”相似;ƒ荷花是“袅娜”、“羞涩”而且是白而亮的,其神态与色泽都与刚出浴的美人相似。小结:上面作者通过叶子、花,描绘了荷塘的形态美,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荷塘的动态美。④理解“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请学生分析这一句的比喻特点:“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写荷香的时候,开始写动态,“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这微风是一阵阵的,所以写香味的时候用了“一缕缕”。作者写到这里为了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到它,用了一个比喻。说它像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

7、远处传来的歌声可能受到这样那样的阻挡,当传到我们耳朵里的时候是怎样的?对,是断断续续的。我们分析下这句比喻的本体是花香(作用于人的嗅觉),而喻体是渺茫的歌声(作用于人的听觉),作用于嗅觉上的花香“错置”到听觉上合理吗?合理:而且把花香的特点写清了,形象生动。荷花的香味清雅宜人,立于微风中的赏花人嗅那馨香,时有时无,这种体验是真实的;听那从远处高楼飘来的歌声,时断时续,同样是真实的体验。这两个“真实”便把不同类的感官功能沟通了,表明朱自清先生已完全沉浸在美景之中,全身心地去欣赏了。这种表现手法,修辞学上,叫做通感。这种手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不经意地用到。(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