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

ID:29508169

大小:67.5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20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1页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2页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3页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4页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长亭送别》教案 苏教版必修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长亭送别》教案【教学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主线。通过师生互动,学习并感受古典文化的诗情画意,初步让学生学会赏析古典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语言特色和思想内容的能力,努力积淀学生的文化底蕴,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努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设想】1、《长亭送别》被誉为写离愁别恨的绝唱,被认为是抒情艺术的典范,也是《西厢记》中最脍炙人口的片断之一。这一折以景物描写设置戏剧环境,渲染气氛,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浑然天成,使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这一折的语言瑰丽、华美、委婉,不

2、同于关汉卿的平易、质朴,要引导学生仔细、认真的品味。教学方法采用解读赏析法。2、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主体的自我体验。通过教育者的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学生对曲词的情景交融的体会通过分组讨论、补充进行,让全班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从而激发主体的表现欲望,激发主体的创新意识,实现主体的审美体验。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3、以诵读为辅助,以文学鉴赏为纽带,以多媒体教学为载体,力求知识的丰富,来吸引学生;力求教学手段多样化,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艺术氛围。【教学目标】1、赏《长亭送别》中情景交融、充满

3、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2、赏读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词以及曲词中所蕴涵的离愁别恨。3、认识崔莺莺的形象及《西厢记》反封建礼教的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爱情观。【教学过程】一、导入:自古多情伤离别(板书),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天,我们就去十里长亭,赶赴相国千金崔莺莺和张生的那一场离别,痛饮一杯由600多年前的王实甫酿造的美酒——被赞誉为“天下夺魁”的《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长亭送别”(投影)二、解题:长亭送别:何时何地谁送谁长亭是陆地上的送别的地方,古代驿站路上隔十里设置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在古典诗歌中是常见的意象。【补充】

4、“长亭”原是指在车马所行的古道旁置亭,供行旅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的。由于长时期作为送别的场所,诗人就对长亭这一物象带上了主观色彩,融入情意,成为了意象,频频出现在送别诗词中。例如,唐代诗人李白《菩萨蛮》词曰:“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倪璠注《白孔六帖》“馆驿”条中有句曰:“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所以在中国古代送别诗词中,经常看到“长亭”、“短亭”的意象。而一个只要有一定的中国古代诗歌修养的人,一旦看到“长亭”、“短亭”的意象,眼前便会自然地浮现出在长亭古道、衰柳斜阳的背景上古人设宴饯行的情景,并由然

5、而生“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的依依惜别之情。三、检查预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探究意识;分别用一个包含“别”字的四字短语概括故事的四个场景(投影),上黑板演示,请两位同学来板演。对比、评定。(送别途中——长亭饯别——私下话别——目送惜别)设问:在四个场面中莺莺的感情变化分别是什么?(痛——恨——怕——念。)四、赏析第一部分:送别途中。1、都说“女为悦己者容”,可是莺莺无心装扮,红娘不知道她的心,你知道她的“心”(板书“心”)吗?请找出能够传达她心声的字、词、句,说说她的情感。2、请大家背诵第一首曲词[端正好],然后考虑

6、以下两个问题(展示课件):【1.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2.情和景是如何交融的?】(学生背诵,然后分组讨论,合作交流。)(作者描写的景物有:蓝天、白云、西风、北雁、霜林。作者以景衬情,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来衬托出莺莺因离别而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3、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即组合了最能触动离愁的秋景,酿造意境,渲染了难以割舍的离情别绪。令人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宋代词人柳永的《雨霖铃》,它也是写秋色秋思、别境别情:寒蝉凄切、骤雨潇潇、晓风习习,一片哽咽抽泣“肠断声”。真是———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板书“秋”在

7、“心”上,合成一个“愁”,解说:“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4、这首曲词中最妙的应该是哪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5、你看,全篇句句是景,只有这一个“泪”字是情,但就是这个“泪”字,使全篇景物都闪耀着离别的泪光!有了景,有了情,那么它们是怎样交融的?或者说,究竟是什么沟通了自然界的景和人物内心的情呢?(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我觉得这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教师小结:说得太好了!在为离别而痛苦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目中,满山的红叶是被她惜别的血泪

8、染红的——采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崔莺莺因张生即将远离而无限感伤的心境。一个"染"字,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一个“醉”字,既写出了枫林的色彩,更赋予了在离愁的重压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态。至此,萧瑟的秋景与悲凄的心境化而为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