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59110
大小:60.0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20
《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二首》教案 语文a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积累古诗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宿石邑山中》,掌握诗中的生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和赞美西湖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羁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宿石邑
2、山中》,并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宿石邑山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体现石邑山风景的图片以及诗人韩翃的资料。 2、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们曾经学习过不少古诗,谁来背背?大家想想,我们以前是怎样来学习古诗。 2、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两首古诗。 二、学习《宿石邑山中》 (一)初读感知 1、出示古诗,指导学生读题,注意“邑”字的读音。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
3、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简介作者。 诗人韩翃(hóng):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3、初读诗歌,学习生字。 指名读,齐读,读准生字“邑、韩、霭、锡”。 4、解题。 指名说说题目的意思。 (二)细读理解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这首诗里都写了些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首诗描绘了石邑山变幻多姿的迷人景色。前两句写傍晚投宿所见山之景,后两句写晓行山中所见天之色。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意。 “浮云不
4、共此山齐”,写仰望所见,诗句运用“烘云托月”的手法,描写了这种直插云天的气势:那高空飘忽浮动的白云也飞升不到山的顶端,敢去与它比个高低。 “山霭苍苍望转迷”,则是写远眺情景:摩天的山峦连绵不断,飘荡的晚霞忽淡忽浓,忽明忽暗,给重峦叠嶂的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三四句“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是这首七绝精妙传神之笔。 重点指导学生体会“暂”“飞”的妙用。 3、体会诗情。 表面看,这首诗似乎单纯写景,实际上景中寓情。一二句初入山之景,流露作者对石邑山雄伟高峻的惊愕与赞叹;三四句晓行幽静清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羁
5、旅辛苦,孤独凄清的况味。 4、配乐朗诵,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随诗人一同走进夜色中幽深神秘的石邑山。 5、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三、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古诗 四、作业 1、默写古诗。 2、搜集整理韩翃的其他诗篇,自学欣赏。 五、板书设计: 《宿石邑山中》 唐韩翃(hóng) 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
6、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望洞庭》,理解诗意,感悟诗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望洞庭》。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望洞庭》的意思,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古诗学习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背诵《宿石邑山中》。 2、学生总结古诗学习方法。 初读古诗——了解诗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熟读成诵 二、学习《望洞庭》 1
7、、学生根据古诗学习方法自学古诗。 2、小组交流体会。 3、集体交流,不够具体的地方互相进行补充。 作者,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白居易尊称他为“诗豪”。 全诗大意:秋天的夜晚,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两者融合在一起,显得非常和谐。湖上没有一点风,湖面朦朦胧胧,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铜镜,远远望去,那君山就像一个放在白银盘里的青螺。 三、感悟诗境。 1、出示三、四句古诗的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思考:诗中是怎样描绘这幅画面的? 3、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反馈:这两行诗句中分别把什
8、么比作什么? 5、教师追问:诗中还把洞庭湖比作什么? 6、教师小结,齐读古诗。 三、课堂练习。 1、师范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