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9232
大小:58.5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语文下册 17安塞腰鼓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7安塞腰鼓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文章层次。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力量,体现节奏感。3.简析场景描写,体会文章主题。4.理解排比、比喻、反复修辞在文中的作用。教学重点:学习场景描写,理解文章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 第 一 课 时教学设计:一、导入: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渊源流长,颇具地方特色的传统娱乐节目都登上大雅之堂。“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的舞蹈曾走红亚非拉,并多次出现于大型的国家庆典。二、交流资料:1、学生交流自己所查找的资料,先小组内交流,后推举代表发言,在全班
2、交流。2、教师出示资料:“安塞腰鼓”是陕北高原特有的地域文化现象,也是陕北人精神风貌的象征和符号。这一切均与陕北古老的历史有关。陕北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边关要道,连接中原农业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秦始皇时期大将蒙恬,率三十万大军镇守陕北,防止匈奴内侵;北宋时期的范仲淹、沈括等也曾来到陕北领导抵御西夏人入侵的战争……可以说,安塞腰鼓既是古代激励边关将士冲锋杀敌、浴血奋战的号角,也是将士们征战凯旋的欢迎曲。它气势磅礴,充满激情与力量,是生命的舞蹈与狂欢……三、读课文,整体感知。1、放录音,听读全文。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听
3、读后评价。一学生领读全文,感受文中融入的情感,并简要概括。(明确:歌颂生命的力量、生命的朴实与宣泄)。3、师正字音:亢kàng奋 晦huì暗 羁jī绊bàn蓦mò然 颤zhàn栗lì 冗rŏng杂戛jiá然 烧灼zhuó 大彻大悟wù 4、反复朗读感受文中的力量与生命的宣泄、朴实,舞姿的劲美。5、速读全文,合作探究:以“安塞腰鼓”为线索,理清课文结构。明确:1)安静的腰鼓(1——4)2)宏伟的腰鼓(5——27)3)寂静的腰鼓(28——30)四、再次反复朗读,直至熟读,调动想象力感悟文章。1、学生熟读课
4、文,想象文中描绘的场面。明确:“宏伟的腰鼓”这部分集中写了四个场景:由“面到点”依次写了“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后生”、“奇丽的舞姿”。2、口头描绘感受到的画面。 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注意:用重音来表现力量,用连贯的语气去读排比句,要求语音轻重能表现出抑扬顿挫。第二课时一、有感情地朗读各个场景描写,合作讨论探究:1、第一部分“安静的腰鼓”和“寂静的腰鼓”中的“静”是否一样?讨论后明确:第一个“静”看似静,却是生命在积蓄激情,等待爆发:第二个“静”是安静。2、在“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
5、、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中是什么“束缚”、“羁绊”、“闭塞”了那么一股劲?“那一股劲”要“挣脱”、“冲破”、“撞开”什么?讨论后明确:“那么一股劲”要打破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间,让人“遗落一切冗杂”,“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使人明白,人之所以为人,生命之所以为生命。3、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和“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讨论后明确:这是用环境和观众的感受来烘托鼓声,使鼓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了一体。更能表现腰鼓的震慑力。4、“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的躯体,
6、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放出那么磅礴的能量!”过着贫困生活的农民,哪里来得那么强大的力量?讨论后明确:他们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饰的,没有半点污染的,不搀杂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力量的源泉。5、为什么说“只有你(黄土高原)才能承受如此惊心动魄的搏击”,而“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打不得这样的腰鼓”?讨论后明确:厚土蕴藏着原始的生命,积蓄着骚动的力量,而江南流水更多地表现柔媚的风格。6、文章最后“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有什么作用?讨论后明确:当鼓声停止时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
7、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时以“鸡啼”来反衬寂静。二、学生针对文章疑惑处质疑,师生合作释疑。三、理解排比、反复修辞的运用与作用。1、在文中找出例句加以体会分析。(提示:排比段,排比句,排比句群)2、明确:排比作用:增强文章气势,语气连贯,有节奏感。反复作用:突出强调某种意思、情调。四、拓展延伸:1、运用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写一段文字描摹家乡扭秧歌的场面及鼓乐喧天的场面。2、你的家乡肯定会有一些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请试着描写一段,表现其生动的场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