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3054
大小:62.06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数学上册 100万有多大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七年级数学上册100万有多大教案北师大版教材分析 《100万有多大》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学生通过对大数的认识建立和发展数感。学生在对生活中事物的接触和感受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数感,但是在面临一些较大数时,学生就不能深切、具体地感受到有多大。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物”这把尺子来比较和衡量,能够理解100万有多大,从而建立数感。本节课还通过学生的互相交流,经历设计感受大数的方案的过程,掌握感受大数的方案的设计方法。同时本课为下一内容——科学记数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和留下悬念。 设计理念 1.通过设计系列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感受大数,体现
2、知识的灵活性,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也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学习的自由和民主。 2.通过学生中派代表展示小组探究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展示自我的欲望,从而提高其学习探究的热情,完成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与估算,认识100万,感受大数,增强数感。 2.学会收集、描述、分析生活中的大数。 3.能对含有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推断。 4.体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 5.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6.通过学习,增强环保意识,从小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
3、重点:用身边的情景设计估算方案,从对比估算中感受大数。 教学难点:合理地设计估算方案、正确计算、建立数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小游戏。 师:根据提供的信息,猜猜这些信息反映的是哪一件事情: 信息一:这是一件令全国都振奋的事情。 信息二:它发生在2001年7月13日。 信息三:它的举办体现了一种精神。 信息四:它将在2008年举行,地点是北京。 (学生在教师说出信息的过程中自由竞答,如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女足世界杯、三峡工程等。直到学生回答出是申奥成功这一件事。) 【把游戏引入课堂,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提高兴趣,并增强竞争意识和探究欲望。】
4、播放记录片(申奥成功时的情景)。 【通过激动人心一刻的回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创设合适的问题情景,同时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师:申奥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和努力下获得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将面临很好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这里边涉及一些大数: 在2008年以后的几年里,每年将会有100余万人到中国旅游;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汇集运动员、记者和观众800余万人;承办奥运会将给北京带来8000亿元人民币的新增投资;为了能举办一个“绿色奥运”,北京将在治理环境上花费1000亿元人民币,仅基础设施的投资将高达2800亿元人民币。 【通过奥运这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
5、极性,并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拓宽知识范围,从而增强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责任感。】 师:这些大数到底有多大,我们应如何来认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会知道这些大数到底有多大。 教师展示课题:“100万有多大。” 二、组织活动。 师:在你的想像中,100万有多大呢?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通过自己的想像和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和语言来描述自己理解的100万。(如形容、估算等方式。) 【形形色色的回答能够给学生不同的感受,在锻炼学生表达、想像等能力的同时,为下面引出感受方法埋下伏笔。】 1.创设情景一: 观察自己的数学书本,估计它有多厚,并用直尺测量。 一本数学书大约有1厘米
6、厚,100本数学书重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1万本数学书重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100万本数学书重叠在一起大约有多高?猜猜它与珠穆朗玛峰相比谁更高。 学生小组活动一: 四人为一小组,分工:两人计算,一人记录,一人组织并展示小组成果。每一个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合作所得成果。 活动的目的:让学生从长度这个角度感受100万有多大。 (教师注意观察各小组活动的情况,并给予适当的说明和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对学生的结论作出评价。) 【学生通过对身边一本数学书的直接感受,通过对100万本数学书有多高的想像及猜测,通过估算方案的设计及与熟悉的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进行比较,从而
7、深切地感受到100万有多大。】 提供从高度感受100万的另一情景:100张1元的人民币重叠在一起大约有2厘米,100万张1元的人民币重叠在一起,它的高度有我们教学楼高吗? (讨论完成,通过与自己看得见的教学楼的高度来比较,更深切地感受大数。) 2.创设情景二: 测量并估计数学书本的长度。 一本数学书长大约有25厘米,100万本数学书首尾相接排成一列有多长,它相当于哪个城市到温州的距离? 学生小组活动二: 学生估算出结果,并通过自己所熟悉的另一城市的距离到所住城市的距离来形象感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