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400545
大小:81.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第21课明清文化(一)教时1教学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使学生认识明朝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是人类科技百花园中的瑰宝。同时分析总结出明朝我国科技发展的时代特点,即对传统古典科技的总结居多,对近代自然科学的运用和发展尚少,潜藏着发展停滞的危机,以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横向联系指导学生编制表格,归纳本课知识;纵向联系,归类比较,明长
2、城与秦长城的比较。(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明朝科技成就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但不固步自封的民族情怀,通过选取对本课涉及的三位科学家事迹的介绍,探究他们取得杰出成就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勤于思索,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品质。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北京城和明长城的建筑特点。2.科学巨匠和巨著。难点:传统科学走在世界前列的原因。教学方法阅读指导法、自学法、创设情境导学法、归纳法、对比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学习方法1.通过明朝紫禁城、北京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知道可从技术和艺术两方面去品评古代建筑成就(青铜文化、陶瓷文化
3、等亦然)。2.指导学生将三部科学巨著的要点制表,训练用表格归纳历史知识的学习方法。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一、建筑:北京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二、医学:李时珍《本草纲目》三、农学:徐光启《农政全书》四、宋应星《天工开物》--“中国十七世纪工艺百科全书”五、地理:《徐霞客游记》教学反思教学过程及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情境导入法)音像资料:故宫建筑群介绍。(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1、紫禁城建筑特色和明朝北京城布局特点。2、设计一张明代三大科技巨著简表。3、讨论:三位科学家成功的原因。(三)组织学生自学:(学生
4、标注知识要素)(四)检测:1.基础知识: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汇报,中上生评判、更正。1. 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 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城中心的 ,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 朝代不断整修,但大规模的修建则是在 。明长城东起 ,西至 蜿蜒 多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3.由于明朝 的提高,
5、 的繁荣,促进了 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科学巨匠和巨著。其中,卓越的医药学家 编写的 是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明末杰出的科学家 写的 ,反映了明代我国 的生产面貌。还强调 相协调, 相配合,外国学者称它为“ ”。(作者)(著作)(朝代)(评价)(五)探究新课:1、请问
6、刚才看到的故宫,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营建的?是哪两朝皇帝曾经居住的地方?结合同学们课前的了解你能否谈谈它的建筑风格(特点)?看后有什么感想?2、请比较一下,明长城与秦长城有何不同?(让学生发言)3、教师投影图片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1)布置自学任务(2)指导自学的方法(3)明确自学的要求(4)了解他们自学中的困难,教师巡视检查引导学生去思考、动脑引导学生探索、交流教师归纳总结教师出示图片学生各抒己见阅读、思考,自己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组长组织学生汇报,学生动手设计表格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
7、作猜测。请看课本中的第133页一幅《天工开物》插图,这就是当时领先世界的一项生产技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让学生猜)4、学生仔细观察书上插图讨论,可作猜测,老师提醒学生注意:①是采煤时煤矿中用的。②竹筒是空心的。5、书上有两位同学对宋应星的这一观点持完全不同的看法,你们认为呢?(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1、明清文学的主流是: () A.小说 B.戏剧 C.诗歌 D.散文2、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是:()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3、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的最好的一部
8、长篇小说是:()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西游记》 D.《水浒传》4、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它以哪些剧种为基础:()①元杂剧②南戏③徽剧④汉调A、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 5、书法具有“颜骨赵姿”之美的明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