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6896
大小:39.50 KB
页数:19页
时间:2018-12-19
《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提要:及时总结我校的排课选课方案、学分管理、课堂教学、校本培训和教研活动、综合素质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实验过程的研究成果和研究资料 ZZ高中新课程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和陕西省的统一部署,我校高中起始年级自2007年秋季起全面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为保证新课程的顺利实施,
2、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陕西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精神,为提升学校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稳妥、全面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办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面向”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以学校基本办学价值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为根本宗旨来开展高中课程改革的各项工作。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把这次课程改革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深入扎实的工作作风,立足学校实际,突出
3、学校特色,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构建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科学实用的学校高中新课程体系,为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劳动者、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 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确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构建现代教育制度,改变教学方式,推进教师的专业化进程,为每一个学生、教师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设优良的成长环境,全面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程改革,使我校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价值体现的理想场所,学生健康成长和自主发展的快乐天地。 我校实施高中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1、严格执行国家新课程计划,开齐、开全各类高中课程;选修Ⅰ课程的开设率达到80%; 2、构建
4、与高中课程改革相适应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增强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能力和制度创新能力; 3、改进教育教学行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整合,创新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环境,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和教师研究制度,形成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有利于教师专业主动发展的机制,保证教师在新课程实验组织中不断学习和反思,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使新课程实验过程同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从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5、改革评价制度,发挥评价与考试制度对课改的引领和
5、促进作用,实行学生考试成绩与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相结合的评价制度; 6、不断总结、反思、提炼学校课程改革的经验,在本地区高中学校起到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基本原则 1、质量保障原则。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领导到每一位教职工要牢牢把握和始终坚持“教育质量是学校生命线”的原则,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来开展,通过高中课程改革,使学生享受更加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加优质的发展。 2、循序渐进原则。 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标志着高中整个办学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管理模式、评价方式等一系列的转变,学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急躁
6、冒进,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分重点地逐步推进。高理念引领,低起点切入;高感情投入,低风险推进;高效果培训,低重心研究。 3、实事求是原则。 在实施高中新课改的各项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切实做到“以校为本”积极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研究并实施新课程方案、各学科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对待实验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有的放矢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4、开拓创新原则。 在实施过程中既要吸收、借鉴内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更要充分发挥学校在实验工作中的自主权和首创精神,在实践中积极进取,勇于创造和探索富有自己特色的先进经验。 5、通力合作原则。
7、在新课程实验过程中,除学校各部门密切配合、师生共同努力外,学校还应努力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多种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争取家长及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共同推进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重点工作 1、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发与管理。 深刻理解新课程背景下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创新性,在实施国家管理的前提下,突出学校在课程建设方面的自主权,增强学校建设课程、实施课程和管理课程的能力,积极构建符合实际、灵活多样的必修与选修结合、国颁课程和校本课程整合、人的发展与文化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