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383706
大小:202.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 9 荷塘月色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三单元散文(1)单元设计在了解了伟人们的经历,灵魂受到涤荡之后,本单元我们要走进美文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他们的情感,分享他们生命中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次情感的旅程,更是一次体验人生的机会,我们可以从中学会对细节的关注与把握,学会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丰富自己的眼界和情感,增强自己的观察力与感受力,在看似平淡无奇、波澜不惊的生活中品出滋味。本单元的主题词是“联想与感悟”。本单元的文体是散文,散文讲究真性情,它不受拘束,自由自在,逞心而言。本单元的这些散文都来自作者的亲身经历,抒写他们对自然与人生
2、的感悟。同时,这些文章还言辞优美,精妙动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与探究能力,在联想与感悟中,了解语文的美。《荷塘月色》是朱自清先生的传世之作。文章的情景交融、情随景迁及静谧淡薄、超尘脱俗的景物描写都被后人称道。另外,朱先生的语言历来“新而不失自然”,文章中既有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文字,更有精心“择练”的遣词用字。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品读文章的语言,欣赏脱俗的美景,更重要的是体会作者的心境。《散文两篇》都是冰心老人的晚年之作。《霞》是冰心晚年回忆起四十年前的一段往
3、事,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悟,给读者一种人生哲理的启示。而《我的家在哪里?》是冰心老人晚年想念家、眷恋家的一种真情的流露,耐人寻味。在教学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在平实的叙事中蕴涵着丰富哲理的写作手法,又要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感悟,对生命的认识及眷恋家乡的情感。《拣麦穗》通过对农村姑娘拣麦穗“备嫁妆”的描写,及自己与卖灶糖老汉的“感情纠葛”,充分地展现了人间那种朴素的无所企望的令人动容的真情。教授这一课的重点,一是学习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二是仔细感悟贯穿全文的纯朴的人性美。《我与地坛(节
4、选)》第一部分写地坛及自己对生命的感悟,第二部分作者着重思考了为什么活下去,怎样活下去的问题。《沙田山居》整篇写景,山居所见到的不同时间与空间的景物可以说是千变万化,可凝聚其中的却是对故土、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课文虽属于“拓展阅读”部分,但在情感上都可与学生产生共鸣,在前四课的“基本阅读”的基础上,教学上,应以学生的品味、讨论与分享心得为主,重在让学生学会“联想与感悟”。根据课文的特点,确定以下教学目标:一、品味散文的语言,分析散文的艺术手法。二、学习散文善于抓住景物特点,选择不同景物为立足点,多角度
5、刻画景物以及情景交融的手法。三、在朗读、品味、鉴赏中体会亲情、思乡情、爱国情,感悟人生与生命的价值。四、准备“打开心灵之门”的表达交流活动,在用心感受生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准确生动地表达自己感受的方法。着重训练学生的感受能力、联想能力和写作能力。课时安排:(共计10或11个课时)《荷塘月色》2课时《散文两篇》2课时《拣麦穗》1课时(或2课时)《我与地坛(节选)》1课时《沙田山居》1课时写作2课时表达交流活动1课时9荷塘月色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荷塘月色》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
6、文,写于1927年7月,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作者也处于苦闷彷徨中,文中表现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本文是“散文”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要求我们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体会作者的喜、怒、哀、乐,分享他们生命中的收获。同时,还应注意对文章语言的揣摩与品读,并联系文章的中心和情感倾向细心领会。而本课作为单元的第一课则还具有开启学生感受、领悟之门的作用。因此,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在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的地位,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合作、探究精神的
7、基础上,利用多媒体音响等手段,引导学生关注文章深层次的内涵,把握作品的细节,体会语言的魅力,读出深藏其中的情感。思路方法本文拟采用讲解式、启发式、朗读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理由是: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训练学生精读的方法,所以采用讲解式的教学方法。进入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是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本文语言优美,从培养学生语感的角度,本文采用朗读式的教学方法。拟定两课时。第一课时:释题,简介作者,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构思的巧妙。品析作品
8、的语言,比喻、通感、叠字的运用,感受语言的典雅和充满诗意。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找出感情线索,体会作者想摆脱这一苦闷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教具准备:制作部分多媒体课件。三维目标1.理解散文景与情的关系,认识准确生动的描摹及联想的作用,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达技能。2.仔细揣摩、分析文章优美的语言,体味比喻(包括通感)所产生的艺术效果。3.合作学习,把握作品的细节,了解、品味作者的语言魅力。4.探究与活动,挖掘作品深层次的内涵。5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