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

ID:29383714

大小:9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_第1页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_第2页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_第3页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_第4页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示范教案(第三单元 散文(1)12 我与地坛(节选) 设计方案) 粤教版必修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我与地坛(节选)设计方案(一)总体设计[教材概述《我与地坛(节选)》被认为是当代少有的富有深度和力度的散文。作者史铁生以质朴深挚的语言,沉静地向读者讲述了自己经受命运打击之后的心路历程,袒露了自己在地坛中多年静思人生之所得。文章主要围绕生死、命运等人生终极命题展开,也涉及作者对亲情、爱等永恒话题的感悟。情感深挚真诚,感人至深,文笔优美自然,既富有一种庄严恢弘的沉郁大气,又处处显现出一种哲学家般的思想光辉。《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定于1990年1月,全文1.3万字。原文篇幅较长,课文节选的是第一和第六部分。与其他教材相异的是,编者在选辑编排课文时,

2、并不是以突出人生思考和亲情感悟两条线索为出发点,而是将侧重点放在了思考人生,感悟作者面对厄运的态度这一层面。对于缺少人生阅历和足够思悟能力的高一学生来说,这篇文章的思想深度及其略显沉重的语言是一个不小的障碍。但对于自我心灵的审视和人生意义的思考是每一个人将不得不从事的工作。因此,如果能在充分调动学生人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为人熟知的相关例子,引导学生品味出文章思想之醇美和语言之优美,则这样的一节课将是学生人生路上难得的精神洗礼。思路方法由于文章阅读量大,在课程设置上又只是一篇拓展性阅读的文章,不宜丛生枝节,讲得过于繁杂。因此教学设计应力求凝练简洁,通过对几个核心

3、的问题的设置与研讨来突出品味思想内涵和品赏写景语言两个重点。本文课堂教学设计首先是引导学生通读全文,扫除阅读障碍,把握文章大意。其次,通过阅读课文第一部分,筛选相关的写景语言,交流讨论,了解“我”与“地坛”之间的关系,并品味沉静、优美的语言。再次将研读重点放于课文第二部分,结合为人熟知的名人与厄运作顽强抗争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史铁生面对人生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尝试对生命之意义作有价值的追索。最后,作为对文章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由人及己,学会面对自己的人生,面对不测的命运。拟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制作部分多媒体课件。三维目标1.仔细研读文中优美的写景片段,

4、感悟这些文字中体现出来的生命意识,提高揣摩咀嚼语言的能力,并在课后进行积累仿写2.从作者身上学习坚强面对厄运并获得生命升华的豁达态度。3.学会珍爱生命,学会以奋斗有为的方式来对自我人生负责。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设计1.情景导入课件展示:失去(×××)的三分钟创设情境:选择三个学生,其中一个用橡胶绳缚住双手,一个用棉花堵住耳朵,一个用红布蒙住双眼,同时播放介绍贝多芬及其名曲《命运》的视频短片,营造庄严凝重的气氛,并要求全班同学按照平时的学习要求进行观察、聆听、思考。三分钟后,请三位同学解除束缚,谈谈自己在失去(×××)的三分钟里的感受。三位学生在试验中分别失去了

5、双手、听觉和光明。学生的回答可能着重于不方便、不开心、沮丧等表面层次,可作进一步引导:假如将“三分钟”换成“三年”,甚至是“三十年”或“一生”,我们又会有何感受?我们如何面对这个现实,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前途和身边的人?如何才能不被突如其来的绝望、痛楚和悲观所打败?我们衷心祝愿天下所有追求幸福的人都幸福快乐,但有一些承受着命运苦难的人们,却在思考当中获得了生命的顿悟与升华,这对我们面对自己的人生有着莫大的意义。下面我们借助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来思考人生当中某些不可避免的问题。2.作者介绍导入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中初中。1969

6、年去陕西延安插队。21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进医院,那一天是他的生日,从此他再没站起来。他在做了7年临时工之后,转向写作。1983年他发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一举成名。加入中国作协。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务虚笔记》,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等。其中《务虚笔记》《我与地坛》曾入选“九十年代十大经典作品”。他的作品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史铁生作为一名只有初中知识水平的残疾人,通过个人的努力,努力读书写作,最后成为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具有很大影响

7、力的作家,这本身就体现了生命的奇迹,也是他对命运最酣畅淋漓的抗击。我们今天要跟随着他的思考,从文章中学习有关人生的一些重大命题。文本解读知识积累1.写作背景介绍史铁生在他人生的黄金年龄突然横遭厄运,失去了行走能力。命运让他走上了一条与同龄人不同的道路,但厄运也练就了他钢铁般的意志,丰富充实了其思想灵魂之大美。史铁生曾这样解释他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的名字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地生着,以便不断地去看它,不是不断地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踌躇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灵魂,看这灵魂的可能与去向。”《我与地坛》写于1989年5月,改

8、定于1990年1月,全文1.3万字,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