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ID:29376560

大小:13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9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4章种群和群落在“种群和群落”一章教学中,本人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其在知识内容、学习目标和教育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了如下教学构思。 1 单元知识内容及其学习目标 本章知识内容包括种群的特征、种群数量变化、群落结构和群落演替四个部分。本章教学上的重点是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群落的演替,种群的特征和群落的结构这两节内容分别是为这两个重点打基础。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要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的影响,同时培养学生认清国家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的意义。由此根据具体内容标准转化为具体学习要求如下:  列举种群的特征用比

2、较法列举种群具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和迁出率和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重要区别与个体的重要特征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化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引出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并且理解两种曲线增长模式所满足的条件;能总结出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的原因描述群落的结构回顾种群概念和特征引出群落概念和特征,能正确区分种群研究和群落研究的异同点;能说清种间关系的类型且能举例说明,进而能说明群落的空间结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生物适应环境的结果特征群落的演替理解群落的演替是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充分说明生物是在不断进化中寻求发展  

3、2 单元教学策略及教学建议2.1种群特征教学策略及教学建议 这一节课堂引入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关于一块草地上各种杂草的分布录像;最后选择几种突出的杂草,通过对各种草的模拟形状统计在一个样地模型上,从而引出课本刚开始的问题探讨。提出让学生自行统计样地上各种杂草的数量,通过学生不同的计数方法所形成的结果引出种群第一个特征种群密度的概念。在种群密度调查方法上教材详细解释了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这部分讲解时可以通过比较法完成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在应用对象上的不同,从而对其调查过程中注意事项进行突破。老师在分析这部分内容时,始终要使学生明白抽样调

4、查结果是一估计值,所以取样必须具有随机性。让学生明白随机性是保证取样调查后统计样地种群密度数值在正常偏差范围内的条件。教师在突破种群密度相关知识点以后,可以通过学生自主探究过程来完成其他三个种群特征。当然事先可以给学生呈现这样的探究的思路:    当学生完成以上内容后,必然会提出迁入和迁出率与种群密度什么关系?这时教师确到好处的作出点拔:“迁入率和迁出率对一些种群(活动能力强)的密度也起决定性作用,如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人口数量变化”。本节内容最后老师不能忘记回归课本,通过学生对书本种群空间特征分布的观察,引出种群空间特征的三种形式:均匀

5、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同时为群落分布打下伏笔。  2.2种群数量变化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种群数量变化这一节我们可以通过切块教学把这节内容切成:“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原因探索”三大部分。  2.2.1种群增长模型的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建构。这一切块是建立在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对单细胞生物(细菌或酵母菌)的繁殖特征知识认识的基础上完成,所以在课前老师要安排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复习及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提示。如通过取样调查法统计在一段时间(细菌或酵母菌培养的早期)内某种细

6、菌或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列表统计后利用数学描点法绘制出细菌在优越的条件下数量变化曲线(“J”型)备用。在此基础上数学模型的建立就水到渠成了,当然最后别忘记给学生呈现数学公式法和曲线法的优缺点的比较。 2.2.2种群增长的“J”型和“S”型特征比较。这一切块内容在教学时是重难点,所以在教学时必须建立在第一切块的基础上,让学生弄清楚种群增长曲线是数学模型中的一种直观的形式。我们建议在教学中可先针对两曲线进行列表比较来进行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首先让学生有一个整体认识,然后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祥细讲解如“J”型曲线与“S”型曲线形成条件,“J”型

7、曲线与“S”型各自具备的相关性质,“S”型曲线的1/2K相关问题的探讨等。列表如下: “J”型曲线“S”型曲线概念生物种群在理想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绘出的曲线形式,大致呈现“J”型。种群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增长,最后趋于稳定,大致呈现“S”型。产生条件食物、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无敌害等“理想条件”。环境条件如空间、食物、天敌等制约有一环境阻力(1-N/K)存在。特点种群数量连续增长,周限增长率λ保持不变。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允许的最大量(K)后将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左右波动,种群的增长率在不同时期不

8、同。曲线图示相互关系“S”型曲线是自然状态下“J”型曲线发展的必然结果。 针对图中“J”型与“S”型曲线关系老师需要弄清的①“J”型曲线是与种群密度无关的,而“S”型曲线可以描述为上述“J”型曲线方程乘上一个密度制约因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