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53211
大小:84.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2曹刿论战[教学目标]1.认识曹刿的智慧;2.理解文章体现曹刿智慧的方法;3.学习和掌握一些文言常识。[教学重点难点]1.文章体现曹刿智慧的方法;2.一些文言常识。[教学时数]2课时[预习]1.诵读并抄写课文。2.参照注释,口译课文。3.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记起来。[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学习课文中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2.理解和掌握一些文言句式和词类活用,并能够准确翻译。[教学步骤]一、检查预习。1.检查诵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同桌二位同学相互检查抄写情况,并对错别字进行登记。3.教师在黑板上对错别字进行汇总,并与学生一起
2、进行订正。4.请学生说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也可以留待课文讨论时解答)。二、导入课文[导入示例一]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选自《左传》,它的作者是写战争的能手,《左传》中留下了许多文学性很强的场景和细节。但是,在这里的战争,好像没有流血的样子,也没有悬念和转危为安。前面一句“可矣”,下决心出击了,下面一句就是“齐师败绩”。这不是太轻松了吗?前面写战争前动员和政治上的调整和落实,花了那么多篇幅,都是为战争;可真正到了打仗,却好像还没有开打就赢了。再说,齐国是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曾经九合诸候,一匡天下,齐国的军队绝不是
3、豆腐渣,怎么就这么轻易地“败绩”了呢?这样的处理,透露出作者的匠心:文章的重点,不在战争,不在战争如何取胜,而在战争为什么取得了胜利。文章的中心,不是战争,而是决定这场战争并取得胜利的人。而且也不是这个人的一切,而是这个人的思想,他的战争理论。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他的理论吧。[导入示例二]本课文的题目“曹刿论战”,可能给人一种错觉,以为这是一篇议论文。其实不是。这是一篇记叙文,是从《左传》中节选出来的。《左传》据说是对孔子所编《春秋》的注解和阐释。孔子编《春秋》,按年月日顺序,提纲挈领,很简明,于是后来就有人作“传”,也就是加以注解和补充丰富
4、。现在读的这一节,就是左氏对《春秋》所记载的鲁庄公十年时的大事所作的一个注解和补充。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一篇文章。(一)学习课文第一段。1.分别请二位学生口头翻译这一段。2.请其他同学评价这二位同学翻译的情况(如有误译,要指出来)。3.教师总结学生的口译和其他同学的评价,订正误译并说出自己的翻译。重点词句:(1)乃入见:(曹刿)于是就入朝见鲁庄公。(2)问何以战:(曹刿)询问凭什么来打战。何以,宾语前置。(3)民弗从也:民众是不会跟从的。(4)牺牲:祭祀用的牛、羊、猪等。注意与现代汉语的区别。(5)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孚,信用、信服;福
5、:赐福、保佑,名词作动词。(6)忠之属也:这是尽本分的一件事。注意句子的判断句式。(7)战则请从:请:请允许我……。注意与“曹刿请战”的“请”的区别。(8)乘(shènɡ):战车。4.请学生笔译本段。5.要求同桌之间相互检查翻译。6.诵读本段课文。(二)学习课文第二、三段。方法如上。重点词句:(1)战于长勺:(两军)在长勺开战。介词词组(于长勺)后置,翻译时要提到动词(战)的前面。(2)公将鼓之:鲁庄公将要击鼓命令进攻。鼓:击鼓;名词作动词。之:语气助词,不译。(3)驰之:驱车追赶。之:语气助词,不译。(4)下视其辙:(曹刿)下车查看了齐国部
6、队的车痕。(5)既克:打败齐师之后。(6)夫战,勇气也:打战,靠的是勇气。夫,句首语气词;本句是判断句。三、布置作业。诵读并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认识曹刿的智慧;2.理解文章体现曹刿智慧的方法。[教学步骤]一、检查背诵。二、理解课文内容。问题一: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判断准确吗?请根据课文说出你的判断。[参考答案及板书设计]鲁庄公的意见曹刿的判断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小惠未徧,民弗从也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将鼓之刿曰:“未可。”公将驰之。刿曰:“未可。”①②国内政治方面;③④军事方面。可见
7、曹刿的判断是准确的。问题二:曹刿的“论”战,除了他的智慧,还体现在哪一些方面?细心观察和准确判断。[例]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问题三:本文主要体现的是曹刿的“论”还是“战”?请说出你的理由。[参考答案]论。文章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写曹刿的询问、对战斗过程的分析判断以及取得胜利的原因的解说。而真正表现“战”的只有第二自然段的几个句子问题四:本文与前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在写法上各有何特点?本文特点:1,对“战”的描写并不具体,而重在“论”;2,战前的“论”,已预示了“战”的结果;3,把鲁国取胜的“谜底”放在文末,更体现了曹刿的胸有成竹、
8、稳操胜券,又有总结议论、突出主题的作用。4、文字简约、古朴,体现了《左传》的文风。前篇特点:1,也以言语对话为主,并以对话推进故事情节;2,几乎每一层都从三个方面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