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252197
大小:81.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8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十课 岳阳楼名师导航 苏教版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二十 岳阳楼记名师导航内容感知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咬文嚼字1.字音谪守(zhé) 霪雨(yín) 霏霏(fēi) 樯(qiánɡ) 倾楫摧(jí)薄暮冥冥(mínɡ) 畏谗忧讥(chán)岸芷
2、汀兰(zhǐ)宠辱偕忘(xié)2.多音字3.形似字4.通假字百废具兴 “具”通“俱”,全,皆。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5.词义(1)一词多义以:①连词,来。如:属予作文以记之。②因,因为。如:不以物喜。夫:①指示作用,相当于“那”。如:观夫、若夫。②感叹词,如:嗟夫。极:①到,达,如:南极潇湘。②极点,尽。如:此乐何极。观:①观看,如:予观夫巴陵胜状。②景象,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或:①有时,如:而或长烟一空。②或许,如:或异二者之为。通:①顺利,如:政通人和。②通向,如:北通巫峡。(2)古今异义越明年 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相对于“今
3、年”。属予作文以记之 作文:古义,写一篇文章。今义,学生作为练习所写的文章。去国怀乡 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去国怀乡 国:古义,国都。今义,国家。沙鸥翔集 集:古义,鸟停在树上。今义,泛指聚集。春和景明 景:古义,日光。今义,风景。(3)词类活用守:太守,名词,在本文中用作动词,即“做……太守”。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废:形容词,无用。在本文中用作名词,指荒废的事业。如:百废具兴。北:名词作状语,向北。如:北通巫峡。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剖析:这句话的“或”字是一个表示推测的情态副词。“或异二者之为”,意即“也许
4、同上述两种人的行为不同”。因为作者对古仁人的心理只是曾经探求过、研究过,所以用“或异二者之为”来表述探求的结论显得语气比较委婉,并非把自己的看法强加给古人。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剖析:这句的主语承上省略,即上句的“古仁人”。从字面上看,是说古代仁人不因为外物的原因而欣喜,也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悲伤。但是令人欣喜的事只有外物吗?令人悲伤的事只有个人境遇吗?显然不是。作者在这里用的是互文见义的修辞方法,前后文义要贯通起来理解。因此,这句可理解为:古代仁人不会因为风景美好或自己受宠而欣喜,也不会因为自己受辱或风景凄凉而悲伤。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剖析
5、:这句话表现了范仲淹的政治抱负,并以此作为对待仕途进退的原则,则有深远的影响。范仲淹出身贫寒,为官后始终严以律己,惟以人民疾苦为念,并以所得俸禄在家乡置“义田”千亩,救济族中贫寒的人,死后无余财;在朝廷则敢于直言进谏,虽屡遭贬谪,而全不在意。他一生所为,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抱负,绝非虚语。他的“忧君”思想,虽然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但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4.微斯人,吾谁与归?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言下之意是:我同这样的人(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归到一处,我也是这
6、样的人,从而表明了自己的志向。二、重点语段1.“至若春和景明”至“其喜洋洋者矣”。剖析:这一段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
7、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2.“嗟夫”至“吾谁与归”。剖析:第5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
8、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