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76553
大小:1.61 M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2-17
《校本研修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本研修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四川省泸州市蓝田中学:邹勇(联系电话:13551721858)摘要: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我校紧密依托校本研修,开展形式多样的专题活动,如“名师讲坛”,校际交流,组建青年教师团队,开展读书活动等,有力地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给学校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我校连续三年获得区素质教育质量评估特等奖。依托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借助课改,转变教师角色。以活动为载体,结合我校“双主双环活动导学”课改模式,努力探索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培训,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进而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师
2、学生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校本研修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正文学校的发展,关键在教师。为了提升我校教师的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老教师偏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也多,如何快速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同时也根据“木桶定律”,即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木板。这一规律就是在诸多领域中广泛应用的“木桶定律”,也叫“木桶理论”。“木桶定律”有三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木桶才能盛满水,只要这个木桶里有一块木板不够高,木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其二,比最低木板高的木板的高出部分都是没有意
3、义的,高的越多,浪费越大;其三,要想提高木桶的容量,应该设法加高最低木板的高度,这是最有效也是惟一的途径。对这个理论,初听时你或许会怀疑,最长的怎么反而不如最短的?继而就会理解和赞同,确实,木桶盛水的多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那块最长的木板,而是那块最短的木板,因为水的界面是与最短的木板平齐的。与木桶定律相似的还有一个链条定律:一根链条跟它最薄弱的环节有着相同的强度,链条越长越薄弱。同理,一个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最终不是决定于教学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的教学水平,他们会受到还没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的制约,因此,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培养就是学校面临的重要课题。我校自2009年
4、开始着手进行课题研究,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逐步探索出一套促进我校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运行机制,即“制度保障、政策扶持、团队合作、提供平台”。制度保障:每一位青年教师都希望自己在专业成长上能够迅速成长并取得成功,但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共的惰性,并且,青年教师有成家、立业等多方面的拖累,会让青年教师难于持之以恒地学习,需要学校建立长效学习机制来督促大家学习成长。政策扶持:学校对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十分重视,校领导形成了共识,规定每学期都划拨一定经费用于理论书籍和专业书籍,让青年教师在工作之余能在校内学习,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方便,同时,把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也多提供给青年教师。团队合作:组
5、建青年教师团队,让他们无拘无束,充分发挥敢想、敢干、敢拼搏的精神,在团队里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展自我。提供平台:充分利用我校“名师讲坛”,让青年教师大胆地登坛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想方设法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努力拼搏,名师就是我你他。”具体操作办法如下:一、制定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科学规划青年教师专业是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引导青年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特色。为加强我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为思想过硬、业务精良的教
6、育教学能手。培养目标:一年合格、三年骨干、五年成才。(一)狠抓团队规划建立学习型组织,组建青年教师团队,成立江枫研习组。以“学习·发展、协作·共进、务实·创新”为理念,立志教育研究,开展教育改革,探索育人规律,推广研究成果,敬业爱岗,合作共进,为自己的快速成长搭建一个平台,让自己能独撑一片天地。制定了团队活动计划:常规学习间周一次;读书交流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每月一次;每人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这些举措,有效促进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更上台阶。(二)制定个人规划青年教师是教师队伍发展的后续力量,虽然他们专业知识丰富、精力充沛、成就欲望较强,但工作年限
7、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缺少奉献精神等因素也限制了青年教师的专业。因此,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每个组员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实行跟踪考核。如教师曾燕的三年发展规划。第一年发展规划:多加强学习,尽快熟悉学科教学,多进行教改探索,积极撰写论文;第二年发展规划:继续学习,力争成为青年骨干教师,有论文获奖;第三年发展规划:坚持学习,力争参加教学竞赛获得名次。由于曾燕虚心好学,她参加政治学科竞赛获得区一等奖,并代表江阳区参加泸州市政治学科竞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