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151675
大小:3.15 MB
页数:36页
时间:2018-12-17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白杨礼赞》课件苏教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而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
2、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作者简介背景介绍1940年前后,延安抗日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粉碎敌伪的“扫荡”。这一年,茅盾应朱德同志之邀来到延安。他耳闻目睹延安抗日军民的生活和革命精神,从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中华民族远大的前途。当他在西北高原上看到“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地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时,他似乎找到了一种感情的寄托,对白杨产生了特殊的情感。他把对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根据地军民的深挚感情全部倾注在白杨树身上了。《白杨礼赞》应运而生。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注音恹恹旁逸晕圈倔强婆娑虬枝楠木秀颀参天主宰刹那毡子外壳无边无垠坦荡如砥yānyìyùnJué
3、jiàngPósuōqiúnánqícānzǎichàzhānqiàoyíndǐ划分段落层次一、(1)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二、(2-4)描绘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三、(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四、(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五、(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合作探究1、朗读第一、二部分。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3、朗读第2、3段,要求找准表现以下内容的词句:黄土高原的特点,见到黄土高原的感觉,见到白杨树时情绪的变化。黄
4、土高原特点:感觉:情绪的变化:黄绿错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惊奇。4、描写高原的目的是什么?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雄壮、伟大的背景,正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2、写高原单调,令人“恹恹欲睡”,这是从反面为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做铺垫。研读第三部分1、朗读;2、思考问题:(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外部形态总的形象干枝叶皮力争上游笔直,绝无旁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片片向上光滑淡青色内在气质气魄向上发展不折不挠倔强挺立旺盛力争上游坚强有斗争精神研读第四部
5、分1、朗读;2、思考、讨论如下问题:(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交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树有怎样的内在气质?用了怎样的手法?伟丈夫!伟岸正直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温和靠紧团结挺拔力求上进好女子农民哨兵精神意志拟人对比衬托欲扬先抑排比反问层层递进气势充沛酣畅淋漓婆娑屈曲盘旋作者为什么特别强调北方农民?补充课文的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当时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到达祖国北方的第五个年头,北方农民的觉醒是党唤起的,北方农民的思想是党武装的。北方农
6、民的精神和意志,就是党的精神和意志的体现。所以赞颂白杨树意在赞颂北方的农民,意在赞颂组织和领导他们的中国共产党。但是后一赞颂是作者当时在国民党统治区,想说而又不能公开说的,话所以作者就把这一意义寄寓在白杨树上,让读者自己体会。这种把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称赞的事物上的写法就叫做“象征的写法”。这种意义不是所描写事物本身就具有的是作者借某一事物所作的联想和寄托。象征和拟人、比喻的联系和区别1、象征是一种表现方法即写作方法是就篇章而言的比喻和拟人是修辞方法只表现在具体的句子上。2、象征和拟人的相同点是都把事物人格化但象征的写法大都用在立意上通过所描写、刻画的事物来表现一定阶段的某种意义、本质;拟人则是
7、用在语句的变现上是为了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增强表达效果所表现的是拟人化的事物本身。3、象征与比喻都把事物形象化党比喻是建筑在相似的基础上;象征却是将所描写的事物赋予一次那个的意义所以对托义的事物必须做细致的描写和刻画比喻就无须做描绘和刻画。4、第8段“我赞美---精神”有何作用?深化了四个反问句的意思,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全篇托物言志的主旨。第五部分1、阅读;2、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比较,目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