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

ID:29111282

大小:3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_第1页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_第2页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_第3页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_第4页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读中感悟 以读促悟.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作者年龄24论文类别宋良荣读中感悟以悟促读人教版五年级《泊船瓜洲》教学设计姜家镇小宋良荣15058163458【设计思路】古诗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翻译只是帮助学生感受诗情、领略诗意、品尝诗味的一个途径,不应该是小学古诗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这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因此,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改变了古诗教学的设计思路,要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

2、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古诗词教学就要有诗的语言,诗的氛围,诗的感情,营造诗意的课堂。诵读是不可替代的融通语言和精神的言语感知活动。学习一首好的古诗,不仅使学生弄懂字面的意思,了解其主要内容,还必须“入境”,教师只有把“读”贯彻整个教学过程,并在学生吟诵时加以启发他们进行联想或想象,这样才可领略诗的意境美,语言美。课堂上,可采用齐读、指名读、自由读、男女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赛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不仅读的量大、面广、层次分明,而且充分地发挥了读的功能。从感知诗意到体会

3、诗情,从感悟诗像到抒发胸臆,教师十分重视朗读的指导。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提出“字正文顺”到“有节有奏”,从“读出味道”到“抒发情感”,逐步提高朗读要求;运用范读、师生合作读、评价读、激发想象等手段进行具体的朗读指导。【教材解说】《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是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五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五课,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全诗的大

4、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五年级的学生正处在教学的末尾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说是关键时期。而我们班的学生不但存在着现阶段学生的问题,同时还存在很多自身的问题,如知识面不够广,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习惯差等,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引导以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在课堂上我主要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把问题细化

5、、简单化,步步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在读中理解、感悟,通过理解和感悟诗歌,进一步促进朗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认识“泊,还,绿”等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自己的话试着说出诗句的意思,感受并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中的感情。【教学重点】通过读的方式理解诗歌,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教学难点】通过创设矛盾情境和渗入背景知识体会王安石“欲还而不能还”的矛盾心境,进而认识到王安石“心系国家社稷,劳苦百姓”的高尚品质。【

6、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背景资料、PPT课件【教学流程】一、认识诗人,导入诗文(2分钟)㈠复习旧知,引出诗人王安石。⒈提问: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过哪几首古诗?(题西林壁宋·苏轼;游山西村宋·陆游;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⒉串语:真棒。说明大家课后都有复习过,才会记忆这么清晰。那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一首古诗。[设计意图:教师的教学行为不能以教为教,复习旧知导入新课,可以巩固学生之前所学的内容,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一、解题读诗,读通读准(5分钟)1.串语:请同学们把老师发给你们的纸拿出来,大声地把今天我

7、们要学的古诗题目读一读。2.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泊:停泊。瓜洲地名。(解题)3.串语:作者在瓜洲究竟看到了些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诗歌。请同学们认认真真的大声朗读古诗,争取把每个字音都读准。4.检查反馈:指名朗读,纠正读音。5.串语:这首古诗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很容易读错的,让我们一起来巩固一下。(穿插多音字选择练习)泊(bópō)间(jiānjiàn)重(zhòngchóng)绿(lǜlù)还(huánhái)数(shǔshù)6.要求:齐读古诗,巩固字音。[从题入手,开门见山。通过解题设置新的疑问,引导学生进一步去

8、探索。通过一读解决字词,为再读打下基础,同时穿插字音练习,及时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又能拓宽学生知识面。]二、再读古诗,初知诗意1.串语:接下来请同学们借助是个下面的注释,再读古诗,看看能读懂什么?2.要求:借助注释,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大意。(京口与瓜洲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