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9073270
大小:56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6
《2018版高中语文 0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师用书 苏教版选修《现代散文选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本课话题 ——师恩朗读——课文中的名段徐先生教我许多作文的技巧。他告诉我:“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扑(朴)拙而有力。他告诉我,文章的起笔最难,要突兀矫健,要开门见山,要一针见血,才能引人入胜,不必兜圈子,不必说套语。他又告诉我,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譬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何等经济,何等手腕!诸如此类的心得,他传授我不少,我至今受用。点评:徐老师不但有趣、可爱,更是认真、敬业、爱生的恩师,以这样的老师为师,能得到很多作文的益处。链接——生活中的素材莫振高,学生口中的“莫爸
2、爸”、“校长爸爸”,是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都安是全国贫困县,这个大山里的瑶乡,有着众多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于是,莫振高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将了解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近300名学生,圆了他们的大学梦。然而,自己的工资毕竟只是杯水车薪。面对数量众多的贫困学生,这位从未向别人伸手的“莫爸爸”走上了“化缘”之路。他利用休息时间,来到全国各地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做演讲、做动员,只为通过社会力量,帮助更多的瑶乡儿女走出大山。就这样,莫振高一共筹集了3000多万元善款,让1.8万贫
3、困学子圆了大学梦。因积劳成疾,莫振高于2015年3月9日突发心脏病去世。“莫爸爸”的“化缘”之路改变了数以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现在他已桃李满天下,九泉之下也可含笑。背诵——相关名言警句1.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2.举世不师,故道益离。——柳宗元3.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4.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欧阳修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知识·梳理]第1步
4、
5、读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一、单音字轮廓(kuò) 玉箸(zhù) 椭(tuǒ)圆 油渍(zì)狞笑(níng) 鼾声(hān) 怅惘
6、(wǎnɡ) 敷衍(yǎn)愕然(è) 按捺(nà) 矫健(jiǎo) 踊跃(yuè)冗长(rǒnɡ) 扑拙(zhuō) 踱(duó)着二、多音字模抹第2步
7、
8、写字形——奥妙无穷方块字第3步
9、
10、用词语——送你一双慧眼传诵·传颂两者都是动词,且都是褒义词,都有“广泛传播”之意。“传诵”,意为在流传中广为诵读,对象一般是语言文字类的东西,如诗词、文章、美名等。“传颂”,传播并加以称颂,对象一般是事迹、品行、功业、功德等。请将使用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感动中国人物阿里木靠卖羊肉串捐资助学生的事迹在新疆、在全国已经被广泛传颂(传诵/传颂)。第4步
11、
12、辨熟语——
13、于细微处细斟酌请判断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1)鲁迅先生的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令人叹为观止。(×)请说明理由:“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用在此处很明显是适用对象不当。(2)“十一”黄金周期间,前往首都北京旅游观光的人非常多,北京长安街上人流车流滔滔不绝,非常壮观。(×)请说明理由:“滔滔不绝”,形容流水毫不间断;也比喻口才很好,说话连续不断。用在此处是适用对象错误。(3)国土资源部有关人士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牺牲当地百姓的土地“利益”作为搞“政绩工程”这一做法,政府无异于饮鸩止渴,是万万不可取的。(√)请说明理由
14、:“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4)退休后,老王到家乡的山脚下自己盖了两间房子,每天早上都能开门见山,神清气爽,非常愉悦。(×)请说明理由:“开门见山”,比喻说话或写文章直截了当。用在此处是望文生义。[常识·速览][识作者]一代小品散文大家——梁实秋梁实秋(1902-1987),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曾与叶公超、徐志摩等人成立新月社,对中国现代诗坛有重要影响。他还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著有《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专著。他的创作着力较多的是小品散文,其散文作品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
15、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高雅,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主要代表作有《雅舍小品》等。[整体·感知]文章回忆了徐锦澄先生的外貌特征及行为习惯等,用风趣幽默而又饱含深情的笔调刻画了一个貌丑性凶但却敬业爱生的独特的老师形象,同时表达了对先生出众的才华和高尚的人品的敬仰和深深怀念之情。[文脉·梳理]【答案】 ①高大的身材 ②吸溜鼻涕的习惯[文本·层析]一、阅读文章第1段,回答问题。1.作者说,徐锦澄老师“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