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

ID:29046251

大小:375.52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2-16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_第1页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_第2页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_第3页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_第4页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测向交叉定位》word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验报告实验内容测向交叉定位姓名***单位***学号***实验环境MATLAB实验时间**年**月**日一.实验目的1、掌握二维测向交叉定位方法;2、掌握二维测向交叉定位的误差。二.实验内容设定两个测向站,设置其位置坐标参数,对辐射源的测向角度。分别给定出真实值和测量值(包含误差),并且分别计算出辐射源的理论位置和测量位置,二者进行比较并且计算出圆概率误差CEP和定位模糊区大小和位置误差。三.实验原理1.测向原理二维平面测向定位:在已知的两个或多个不同位置上测量雷达辐射电磁波的方向,各站测得的雷达方向数据按三角测量法交

2、会计算出雷达的位置(图1)。雷达与两个测量站的距离分别为若已知两个侦察站的位置为和,由它们对辐射源E测向,测得的方位角分别为和(由方位基准逆时针为正向),并得到两条位置线即等方位线,利用两条位置线相交所得的交点即可确定辐射源的坐标位置。由于和的两个坐标位置是已知的,而和是测得的,即和可以测量得到。则可以得到辐射源位置:1.圆概率误差为当,时,达到最小值,此时2.定位模糊区当,时,达到最小值,此时3.位置误差测得的位置与真实位置之间的距离成为位置误差。四.实验结果圆概率误差1.设置测向站位置和参数,角度设定,测量辐射源位

3、置。设定目标位置和,测向角度和,测得辐射源真实位置。2.规定测角误差,得到辐射源的测量值规定测角误差为rad,测得一组辐射源位置。3.圆概率误差:求出当前情况下CEP=0.5640。4.测向交叉定位及模糊区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测向交叉定位示意图定位模糊区当设定测向角度和,测量误差的时候,通过计算得到定位模糊区A=0.3750。位置误差当设定测向角度和,测量误差的时候,通过计算得到r^2=0.5161.四.结果分析圆概率误差1.改变测角误差,观察CEP的变化变化测角的方差,其变化值为,重新测量CEP,得到如图2的结果。

4、同时观察定位模糊区的改变如图3所示。图2CEP随测角误差变化图由图2可以看出,当改变测角精确度,即测角误差时,CEP会随着测角误差增大而增大,这种趋势基本呈线性关系。图3定位模糊区示意图由图3可以看出,当测角误差由增大到,定位模糊区明显增大,测量出的辐射源位置分布在更大的范围内。固定测角误差,改变测向站测角大小,即改变测向站与辐射源的位置关系,观察CEP的变化如图4图5和所示。理论上当,时,达到最小值,此时。图4CEP随测量角度变化图图5CEP随测量角度变化图定位模糊区1.改变测角误差,观察A的变化变化测角的方差,其变

5、化值为,重新测量A,得到如图6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定位模糊区A的随测角误差变化基本呈现平方关系。这也验证了理论公式中的关系。2.改变测向角度,观察定位模糊区A的变化图6定位模糊区随测角误差变化图位置误差改变测角误差,观察位置误差的变化变化测角的方差,其变化值为,重新测量,得到如图7的结果。图7位置误差随测角误差变化图四.实验代码1.2.改变测角误差,观察、和的关系%%测向交叉定位clearall;clc;closeall;%%正态分布N=50;n=12;%设定独立均匀分布变量的个数u=0.5;zb=zeros(1,

6、N);%设定za初始值为零矩阵fori=1:nzb=zb+(rand(1,N)-u);endza=(zb-mean(zb))./(sqrt(var(zb)));%%位置及角度数据%设定第一个测向点位置为(0,0);目标位置为(xe,ye)%第二个侧向点位置随机产生x1=0;y1=0;x2=0;y2=45;sita1=50/57.3;%真实值1sita2=120/57.3;%真实值2C1=tan(sita1);%真实C2=tan(sita2);zhenshi=inv([C1,-1;C2,-1])*[C1*x1-y1;C2

7、*x2-y2];%真实位置R1=sqrt((zhenshi(1)-x1)^2+(zhenshi(2)-y1)^2);R2=sqrt((zhenshi(1)-x2)^2+(zhenshi(2)-y2)^2);cjwc=0:.001*pi:0.02*pi;CEP=zeros(1,length(cjwc));A=zeros(1,length(cjwc));r_fang=zeros(1,length(cjwc));forj=1:length(cjwc)delt_theta=cjwc(j);%方差theta1=sita1+ran

8、dom('Normal',0,delt_theta,[1,N]);%测量值1theta2=sita2+random('Normal',0,delt_theta,[1,N]);%测量值2figure(1);plot(x1,y1,'ko',x2,y2,'ko',zhenshi(1),zhenshi(2),'r*');holdon;l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