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

ID:29037883

大小:27.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16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1页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2页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反应热 热化学方程式.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反应热热化学方程式考点1反应热焓变核心总结:1、任何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特征,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放出热量或吸收热量,可表示为:物质变化(旧键断裂、新键形成,原子的重新组合)伴随两大特征能量变化(热量变化)质量守恒定律两条自然定律遵循能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中,当生成物回到反应物的起始温度时,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成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通过试验测得。3、焓(H)是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焓变(△H)是指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焓值差,它是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决定

2、了某一反应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焓变的符号是△H,单位:kJ·mol-1或kJ/mol注意:同一条件下的统一化学反应,若化学计量系数不同,△H肯定不同,即使化学计量系数相同,若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状态不同,△H也不同。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都是化学变化C反应热的单位kJ·mol-1表示1mol物质参加化学反应时的能量变化D只有化学反应才有焓变,在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焓与生成物的总焓一定不同考点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是有反应物与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决定的,是由键

3、的形成和断裂的能量变化所决定的,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没有关系。放热反应形成原因: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Q(吸)

4、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的反应是吸热反应D当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可能放热也可能吸热1、在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H<0的是()A氨水与稀盐酸的反应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C灼热的碳与CO2的反应D甲烷在O2中燃烧2、在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考点3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书写原则及要求必须在化学方程式的右边标明反应热△H的符号、数值和单位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时应注明△H的测定条件。大多数△H是在25℃、101kPa下测定的,此时可不注明

5、温度和压强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化学式相同的同素异形体还需标明名称,不标↓、↑。化学计量系数仅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⑤△H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与方向有关系,如果方向改变,则△H也变号。例题:1、在25℃、101kPa下,1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2、CuCl(s)与O2反应生成CuCl2(s)和一种黑色固体。在25℃、101kPa下,已知该放应每消耗1molCuCl(s),放热44.4kJ,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3、已知充分燃烧ag乙炔(C2H2)气体时生成1molCO2气体

6、和液态水,放出热量b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在500℃/30MPa下,将0.5molN2和1.5molH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2NH3(g)△H=-38.6kJ·mol-1是否正确,为什么?考点4燃烧热和中和热1、燃烧热必须是恒压条件下,燃烧物的物质的量是1mol且完全燃烧并生成稳定的氧化物,C→CO2(g),H→H2O(l),S→SO2(g),P→P2O5(s)2、中和热必须是稀溶液中强酸强碱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和1mol水的反应热例题:1、已知反应:101KPa时,2C

7、(s)+O2(g)=2CO(g)△H=-221kJ·mol-12CO(g)+O2(g)=2CO2(g)△H=-556kJ·mol-1稀溶液中,H+(aq)+OH-(aq)=H2O(l)△H=-57.3kJ·mol-1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碳的燃烧热△H=-110.5kJ·mol-1B一氧化碳的燃烧热△H=-556kJ·mol-1C稀H2SO4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D稀CH3COOH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热量2、已知25℃时,HF(aq)+OH-(aq)=F-(aq)+H2O(l)△H1=

8、-67.7kJ·mol-1H+(aq)+OH-(aq)=H2O(l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