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解剖

腰椎间盘解剖

ID:28966270

大小:15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5

腰椎间盘解剖_第1页
腰椎间盘解剖_第2页
腰椎间盘解剖_第3页
腰椎间盘解剖_第4页
腰椎间盘解剖_第5页
资源描述:

《腰椎间盘解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腰椎间盘解剖从猿到人的直立行走,开阔人类的视野,但是人体脊柱也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人类发一直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腰腿痛的困扰。原始文化将其归结为妖怪做崇。称为“魔鬼的一脚",脊柱对人体起支撑,运动,缓冲保护作用,腰椎间盘解剖有助于对腰腿痛的进一步了解。 成人脊柱共由26个椎骨组成,如同落砖一样逐渐的垒起来,并靠23个椎间盘来连接这26个椎骨,在这23个椎间盘中,每一个都可能发生椎间盘凸出,(临床上常见一个椎间盘凸出,也可2、3个)引起神经压迫并且引起相应的症状。椎间盘占脊柱长度的四分之一,与人身高有密切关系。  脊柱从受孕第3周开始发育

2、,一直持续到30岁,原节的形成标志着脊柱发育的开始,继之成了脊索突,这一过程包括了神经外胚层、外胚层和中胚层的分化。在中胚层组织中形成的体节连接着神经管(神经外胚层)和脊索,在人类其数量为42-44个,在体节为准备形成骨性结构开始移行的同时,脊索周围的部分体节分化成头侧细胞稀疏而尾侧细胞密集的生骨节。每个生骨节在细胞稀疏区与密集区的交界部位发生分离,即生骨节的尾侧细胞密集区移行于下一个生骨节的头侧细胞稀疏区。一.椎间盘的组成腰部椎间盘有5个,即L1~2、L2~3、L3~4、L4~5、L5~S1。椎间由纤维环、髓核、透明软骨终板和sh

3、arpey纤维组成。纤维由坚韧的纤维组织环绕而成,外层主要是I型胶原纤维,排列密集,部分胶原纤维插入椎体;内层主要是较低密度的Ⅱ型胶原纤维,与外层相比,缺乏明显的板状排列。髓核在腰部位于椎间盘中心的稍后方,在年轻人尸体上,外观呈半透明的凝胶状,主要由软骨基质和胶原纤维组成,通过Sharpey纤维附于椎体骺环。透明软骨终板是椎体的上、下软骨面,构成椎体的上、下界,与相邻椎体分开。Sharpey纤维围绕于椎间盘的最外层,主要由胶原纤维组成,无软骨基质。椎间盘通过固定相邻的椎体稳定脊柱并维持其排列,允许椎骨间的相互运动,同时吸收加载到脊柱

4、上的载荷和能量。腰椎间盘与其周围组织如脊神经有紧密联系,椎间盘突出或退行性变可继发周围组织的病理变化,引起腰腿痛。二、椎间盘的解剖特点腰椎间盘的矢状断面,中部膨出,前后两端较大,稍内有一缩窄,全体犹如横置的花瓶,两侧如瓶口、瓶底及其颈部。同一椎间盘上、下椎体软骨终板断面的厚度,在左、右矢状面前、中、后三点处的厚度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平面的椎间盘上、下椎体软骨板厚度略有不同,L1~2较薄,L4~5较厚,L5~S1较L4~5又略薄。性别之间椎间盘面积有明显差异:男性椎间盘面积大于女性,下腰椎椎间盘面积L3~4稍大于L4~5,而L4~5又稍

5、大予L5~S1。椎间盘与相邻腰椎椎体高度比值,成人为0.3~0.6。腰骶椎间盘的后缘正常呈平直或轻度后凸。在腰骶椎间盘的后缘与硬膜囊的前面之间有丰富的硬膜外脂肪,这对解释CT图像有很大帮助,显影清晰的硬膜外静脉通常见于这些脂肪层内。三、椎间盘的血管和神经成人椎间盘几乎无血管,仅纤维环周围有来自节段性动脉分支的小血管穿入,多在椎间盘的前后缘。在胎儿和幼儿时期,每个椎间盘皆由三条动脉供血。椎间盘的神经分布与血管相似,在纤维环的周边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深部、软骨板和髓核内无神经纤维。前部和两侧部主要接受窦椎神经的纤维。窦椎神经多发自脊神经

6、后支,也可发自总干,接受交感神经小支后经椎间孔返回椎管,故又名返神经。窦椎神经先贴行于椎间盘后面,发升、降支沿后纵韧带两侧上、下行,可各跨两个椎间盘,共分布至四个椎体,其横支可与对侧吻合。窦椎神经分布于椎管内诸结构,组织学观察,其感觉神经末梢在后纵韧带、硬脊膜的前部、神经根袖、椎管内前静脉丛的静脉壁等处的密度最高,椎骨骨膜及硬脊膜的侧部次之,硬脊膜囊后部及黄韧带内最为稀少。该结构可解释侧隐窝狭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而造成的剧烈疼痛。四、腰椎间盘穿刺入路解剖要点1、L4~5椎间盘的毗邻L4~5椎间盘的左前面为腹主动脉,右前面为下腔静脉,

7、左、右交感干分别位于椎间盘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之间,两侧为腰大肌及其筋膜、后腹膜及腹腔脏器,腰丛位于腰大肌深部、横突的前方,腰丛与横突间隔以少量的肌纤维。2.L5~S1椎间盘的毗邻L5~S1,椎间盘前厚后薄,前面隔后腹膜与腹腔脏器相邻,两侧为髂腰肌、L5神经根、髂总静脉。L5神经根自L5~S1椎间孔穿出后走行于第5腰椎横突、髂腰韧带与骶骨翼之间形成的拱形隧道内。腰5根动脉大都是髂腰动脉的分支,少数直接由髂总或髂外动脉发出,进入椎间孔,根静脉汇入髂腰静脉或髂总静脉。在此拱形隧道内,神经根居于内侧,血管在外侧。将L5~S1椎间盘穿刺区分

8、为前区、侧区和后外侧区。前区间隙宽,面积大,穿刺安全,缺点是需经过腹腔,操作时要用腹腔镜引导。侧区由于周围神经、血管的位置差异,以及髂腰静脉或其属支的出现率颇高,位置和行程变化莫测,有40%刺伤神经或血管的可能性,若刺破髂总静脉或髂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