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903935
大小:17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5
《七年级数学下册 2.3 平行线的特征教案 北师大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平行线的特征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平行线,对其特征有一定的了解。在本章前面几节课中,又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利用其解决了一些问题;对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知识储备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前面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发现的数学活动,积累了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图形的认识能力和借助图形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初步学习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合情说理,将直观与简单说理想结合的方法;初步感受到推理说明的必要性和
2、作用;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二、教学任务分析:教科书基于学生对平行线的认识,提出了本课的具体学习任务:掌握平行线的三个特征,并能够综合运用平行线的特征和两直线平行的条件解决问题。但这仅仅是这堂课外显的具体教学目标,或者说是一个近期目标。数学教学由一系列相互联系而又渐次梯进的课堂组成,因而具体的课堂教学也应满足于整个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或者说,数学教学的远期目标,应该与具体的课堂教学任务产生实质性联系。本课内容从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数学学习领域,因而必
3、须服务于几何知识教学的远期目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推理能力”,同时也应力图在学习中逐步达成学生的有关情感态度目标。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了解平行线的性质,能运用这些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或计算。2.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地表达的能力;经历探索平行线的特征的过程。3.通过学生学习动手操作、观察、合作、交流,进一步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培养其主动探索、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
4、复习回顾、情境引入、探究发现、牛刀小试、加深理解、综合应用、颗粒归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复习已学过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及两直线平行的条件。(1)∵∠1=∠2(已知)∴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3=∠2(已知)∴a∥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2+∠4=1800(已知)∴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活动目的: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一节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两者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通过复习已学知识,一方面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好基础,另一方面为“对比发现,加深理解”环节作好铺垫。活
5、动的注意事项:本节课所学平行线的特征与前面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学生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本环节中,教师就应强调应用的对象。另外,掌握好判定的几何语言描述,学生可以进一步类比,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知识。第二环节:情境引入活动内容:通过有趣的实际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如图,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考古中发掘出的一个梯形残缺玉片,工作人员从玉片上已经量得∠A=115°,∠D=110°。已知梯形的两底AD//BC,请你求出另外两个角的度数。活动目的:本题在介绍有关考古知识的同时,提出一个极具趣味性的问题,学生可能通过猜测得到答案
6、,但并不理解其中真正的原因所在,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入新课的学习。从中也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在观看图片,了解考古知识时,兴趣浓厚;在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中回答问题时,积极性高涨,互相质疑,各抒己见,气氛热烈。为下一个环节的展开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心理基础。abc17456328第三环节:探索发现活动内容:让学生自行画出符合要求的图形后,提出问题:(1)合作交流一:请找出图中的同位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2)合作交流二:请找出图中的内错角,并猜测他们有何关系?你
7、能想办法验证你的猜测吗?(3)图中还有其他位置关系的角吗?它们有何关系呢?说一说你是怎样得到的结论的。以上问题在经过学生独立思考后,再进行小组讨论,互相补充,并派代表回答。在此处,还利用Z+Z设计了相应的课件,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通过操作、观察,得出结论。(4)由师生共同总结平行线的特征和简记。活动目的:通过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想象等探索过程,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尽可能用多种方法来说明自己猜测的正确性,培养学生合情说理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活动注意事项:(1)学习的过程中,时刻不能忘记学生
8、是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当从学生已有的认知角度出发,问题环节设计跨越性不能太强,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感悟,自己能够主动地去探究问题的实质,有成功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