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

ID:28896574

大小:42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14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_第1页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_第2页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_第3页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_第4页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国美陈黄之争看影响公司控制权地法内与法外因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一、引  言随着2010年11月10日黄光裕家族与陈晓代表的国美管理层暂时达成谅解,沸沸扬扬的陈黄之争暂告一段落。这一事件不仅是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引起高度关注,同时也在社会舆论引起广泛的争论。国美的控制权之争不仅涉及了公司治理法规冲突,也引起了商业道德、发展战略,国际资本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通过对传统意义上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关系的阐述给出一个基本的参数坐标,然后再引入社会环境等法外因素,力图从多方面与角度对陈黄之争进行研究,并着力于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对于一些关键因素和问题进行剖析。二、理论状态之下股权结构与控制权联系第一节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内涵解释根据一般的解释,股权结构(Stoc

2、kRightStructure/ShareholdingStructure)是指公司股东的构成和各类股东持股所占比例,以及股票的集中度(或分散度)和股东的稳定性。它对股东权利的行使方式,以及董事会和对公司控制权市场作用的发挥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因而是公司治理的一个最基础和最根本的因素。而公司治理当中所指的企业控制权(CorporateRightofControl)是由1932年伯利和米恩斯提出的,即随着现代股份公司股权分散、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相分离的现状的出现,使公司的控制权事实上落到公司经营者手中,出现了所谓的“经理革命”。由此公司控制权问题开始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对于企业控制权的内涵,学界有

3、不同的理解。伯利和米恩斯认为,控制权是通过行使法定权力或施加影响,对大部分董事有实际的选择权;德姆塞茨认为,企业控制权“是一组排他性使用和处置企业稀缺资源(包括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的权利束”。中国学者周其仁认为,企业控制权就是排他性利用企业资产,特别是利用企业资产从事投资和市场营运的决策权。而阿尔钦和德姆塞茨则罗列了监控者(即剩余索取者或所有者)的剩余权力:他可以独立于其他所有者的合同,而与他们进行合同再谈判。格罗斯曼和哈特最早明确提出剩余控制权的概念,并用剩余控制权来定义企业所有权即产权。哈特认为“剩余控制权是资产所有者可以按任何不与先前合同、习惯或法律相违背的方式决定资产所有者的权利”。

4、对于企业控制权的分类一般来讲有三类。法玛和詹森是按照企业的决策程序,将企业决策划分为决策经营和决策控制,前者指提出资源利用和契约结构的建议及执行已认可的决策,即决策提议和贯彻;后者指对所需贯彻的提议作决策选择及考核决策代理人的绩效并给予奖励,即决策认可和监督。而哈特和莫尔将企业的契约性控制权区分为特定控制权和剩余控制权,特定控制权指能在事前通过契约加以确定的、在不同情况下如何行使的控制权;剩余控制权指在事前没有在契约中明确界定如何使用的权力,是决定资产在最终契约所限定的特殊用途外如何被使用的权力。阿洪和梯罗尔将控制权分为形式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形式控制权指理论上是由谁做出决策,一般源于所有权

5、,如股份公司的股东大会具有对公司重大事项的决策权。但具有形式控制权的人未必是实际控制权的主体;实际控制权是实际做出决策的权力,实际控制权来源于对信息的掌握。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本文将主要从形式控制权和实际控制权的角度来分析和论述“国美陈黄之争”中股权结构对于企业控制权的影响。同时也会从特定控制权与剩余控制权的视角进一步引证分析“国美陈黄之争”。第二节股权结构与控制权影响的矩阵分析各国法律普遍规定股东和股东大会是公司一切权力的来源,公司所有权是获得控制权的基础。股东大会掌握公司控制权。对公司整体而言,公司所有权完全等于公司控制权,但对于个体股东而言,所有权与控制权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控制权往往大

6、于或小于所有权,这也是引起小股东选择“搭便车”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情况下,公司的活动是由董事会来执行的。换句话说就是,公司的实际控制权掌握在那些有权选择董事会成员(或多数成员)的人手里。他们或者用合法权力来选择董事会(通过直接控制多数股东投票权或者基于法律保护的公司制度安排),或者通过施加压力来影响董事会的选择。下面的借鉴管理学科中常见的矩阵分析方法,从公司所有权、控制权两个维度将公司控制权配置模式分为四个类型。在这四种类型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很少出现相等现象,控制权往往大于所有权,或小于所有权(如图1所示)  区间1:所有权集中—控制权集中。该类型表明公司存在掌握实际控制权的大股东,经营者与

7、小股东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的典型工具是多数议决,即大股东的多数表决权迫使小股东不得不放弃表决权或选择服从。这种情况不仅广泛存在于欧洲大陆,而且在英国和美国也比我们想象得要多。这种模式的优势是大股东具有直接监督经营者的激励,由于自己利益与公司盈利性相关程度高,因此有积极经营公司的动力,其缺陷在于,股份没有流通性,或者流通性很低,大股东难以通过分散其投资来降低风险,小股东容易受到大股东的压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