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845175
大小:198.5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12-14
《第十九章台湾社会文化的变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九章臺灣社會文化的變遷第一節教育的推展教學目標單元目標具體目標1.說明臺灣的教育發展成果1-1認識解嚴前的教育內容1-2了解國民義務教育的實施情形1-3明白高等教育的設立與演變1-4了解社會教育的推廣內容2.說明臺灣的教育發展趨勢2-1明白鄉土教育、母語教育為教育發展方向2-2體認學習資訊、外國語是作為因應地球村時代來臨的準備2-3認識教育改革的原因與內容壹、教育發展的成果教學引導教育是一個國家培養人才的基石,從討論臺灣教育,可以了解臺灣國民的教育素質。建議老師可從討論教育內容方面開始,將解嚴前後不同的政治環境配合教育內容作個比較說明。在推廣全民教育方面,老師除了
2、讓學生了解六年國教、九年國教及即將推行的十二年國教的發展演變外,對職業學校亦可加以補充,讓學生認識職業學校的發展潛力,從而能對職校有較健全的觀念。另外,老師也可從社會教育的介紹,賦予學生終身學習的觀念,並請學生思考在生活週遭有那些機構可供學習、進修。隨著教育水準的提升,國人對高等教育的需求也提高,老師可說明這些高等學校成立的經過,並說明其對國家培養高級人才的重要貢獻。 解嚴前的教育特色1.教育方針:戡亂建國教育,加強有關反共抗俄的教材。2.教育目標:增強愛國家、愛民族的情操。3.教學內容:以中國歷史為主,對臺灣本身的關懷付之闕如。4.教學方向:強調知識目標,過於偏重歷
3、史知識的接受與灌輸,缺乏分析、理解與判斷史事的訓練。至於情意目標,如人文精神、關懷包容的氣度與獨立自主人格的建立等均未提及。 推展國民教育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在日本時代已經推動的義務教育及中國的教育體制為基礎,實施教育內容包括:改革學制、改訂課程、甄選及訓練教師、實施義務教育、推行山地訓練、登記與管理民間私塾,但整個國民教育的重心仍是放在普及國語、灌輸三民主義為主,歷年來,臺灣教育兩次比較重大的變化為:1.頒布《臺灣省非常時期教育綱領》及《戡亂建國教育實施綱要》,要求國小教育必須配合反共抗俄的基本國策,增加反共抗俄意識。2.實施九年國民教育,並且須繼續強調民族精神教育
4、、生活教育及職業教育。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1.推行時間:1966年11月12日。2.號召者:蔣中正先生。3.主旨:保衛、發揚中華文化,以對抗中共在文化大革命中毀滅中國文化之行為。4.推行要項:高中生的黨化教育高中生必須上軍訓、三民主義課程,高唱反共抗俄歌曲「一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1)教育與家庭倫理之倡導與實踐。(2)整理出版經典古籍。(3)展開倫理、民主、科學之新文藝運動。(4)興建現代化體育場與展示場。(5)大眾傳播對文化復興及善良風俗之鼓吹。(6)四維八德新生活運動之推行。(7)發展觀光事業,保存歷史文物。(8)海外僑教僑報之輔導。(9)對國外
5、文化人士及機關之聯絡。(10)鼓勵民間資助文化活動。5.重要工作成果:(1)鼓勵出版有關中國文化研究之著作,例如:《中華文化概述》、《中華文化復興論叢》、《中國史學論文選集》、《中華文化復興月刊》。(2)編印古籍今注、新譯。(3)推行國民生活須知。(4)推行國民禮儀範例。 廢考三民主義1.成為指定考試的原因:中華民國宣稱要以三民主義對抗共產主義,完成中國統一。2.三民主義的內容:孫文學說成分少,依據政府解釋來寫成。3.弊病:孫文學說佔小部分,其餘為繁瑣、不合邏輯的解釋,但學生為了考試,只好死背下來。4.廢考:(1)1994年10月5日,立法院通過廢考三民主義的決議。(
6、2)1994年12月29日,考試院宣布下年度起國家考試廢止國父遺教、三民主義科目。 職業學校1.推展時間:1968年九年國教實施以後。2.推展原因:(1)適應國中畢業生就業的需要。(2)配合經濟建設的發展。3.發展成果:(1)高中與高職學生比率之調整:六比四→四比六→三比七→二.八比七.二。(2)職業教育結構之改變:為符合經濟發展所需的工業技術人力,工職學生於1975年佔職業學生學生的百分之五十。(3)完成技術職業教育體系:使職業體系之學生,暢通其升學管道。4.轉型因素:(1)職校數量大幅擴增已達飽和狀態。(2)工業升級由勞力工業進入自動化工業。(3)資訊迅速發展。(
7、4)家長觀念轉變。5.轉型方向:革新教學內容,調整職業類科及發展為綜合類科之職校。 技職教育體系提升1951年成立的私立淡江英語專科學校,是今日淡江大學的前身,亦是臺灣第一所私立大學。許多專科畢業生有再進修的企圖心,政府於1995年起,開放專科學校升格為技術學院,也開放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並可附研究所。到1997年為止,臺灣的技職教育體系共有高職二百零三所,專科學校六十一所,技術學院十四所,科技大學五所。 私校的蓬勃發展七十、八十年代,臺灣經濟發展快速,私校隨之興起,既減輕政府的教育經費負擔,也為國家培育各式各樣的人才,至1995年止,全臺灣共有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