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

ID:28831636

大小:12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4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_第1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_第2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_第3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_第4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7课 《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 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红楼梦》的情节波澜(节选)导学案重难突破1.本文是一篇对文学巨著《红楼梦》进行评论的文章,非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综观全文,谈谈作者在构思行文上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本文思路清晰,结构严密。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先总说《红楼梦》情节设计的独特性,然后从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其特点,虽是文章节选,但思路清晰,结构严密。(2)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叙

2、述结合。主要运用例证法,在举例时,对作品的复述扼要而生动,议论精当而有分寸,而且叙议紧密结合,为评论中心服务。另外,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说理形象、精当。2.结合你对“宝玉挨打”的情节特点的分析,谈谈你对本文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抓住了《红楼梦》叙事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突出特点进行阐述。这与作者对作品的精心研读和扎实的鉴赏基础、广泛的材料积累是

3、分不开的。具体体现在鉴赏情节时,反复思考:情节波澜是怎样组织、准备、形成的,有什么特点;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情节,有何好处或不足等。3.文章开头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开篇即以比喻渲染,赞叹《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一个侧重结构精巧,一个侧重情节自然而动人,为文章定下了基调,有先声夺人之势。比喻生

4、动贴切,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4.学完此文后,你对鉴赏文学作品有何心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要有一定的文学鉴赏基础和占有较丰富的材料。(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应做细品细析,多问几个问什么,以形成独到的见解。(3)选好鉴赏点。5.作者认为《红楼梦》怎样具有了“吸引的力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红楼梦》以日常生活作为艺术的表现对象,细致地、现实主义地描写了生活的全部复杂内容,广泛深入地反映社会的面貌。同时又以独特的形式安排情节,善于在平淡生活中掀起波澜。这样使得这部小说获得了“吸引的力量”。吸引的力量6.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本段既可说明情节波澜是符合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也可以表明《红楼梦》的情节是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为下文具体的论述做好了铺垫。活学活用概括下面一段内容的类比推理过程。尼采就自诩过他是太阳,光热无穷,只是给予,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阳,他发了疯。中国也不是,虽然有人说,掘起地下的煤来,就足够全世界几百年之用。但是几百年之后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 在这个例子中,客体事物(尼采)在论证中起着印证主体事物(中国一些人)所具有的某些性质、进而证明论点的作用。课后知能检测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金钏(chuàn)      焙茗(bèi)不肖(xiāo)分道扬镳(biāo)B.禄蠹(dù)惶遽(jù)中伤(z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