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

ID:28825011

大小:42.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14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_第1页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_第2页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_第3页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_第4页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七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七章态度与品德的学习n1.解释品德与道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n2.理解品德的心理结构;n3.理解并记住科尔伯格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三个水平中个体道德推理的主要特征;n4.了解观察学习的基本过程与条件;n5.了解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概念的发展;n6.了解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培养的措施。n7.运用关于品德形成的各派理论中的合理观点,对德育工作改进提出建议。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性质一、态度的性质n态度的定义:是习得的,影响人对特定对象作出行为选择的有组织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映的倾向性。n态度的构成因素(认识因素、情感因素、行为倾向)二、品德的性质(一)品德的含义u即道德品质,

2、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u品德的心理结构u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n道德认识在道德行为中起定向作用,道德感是道德行为的推动力之一,当道德认识和道德感结合在一起成为经常推动个人产生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时,就成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是道德行为内部依据,道德行为是实现道德动机的外部手段。二者之间的沟通有赖于道德意志。(二)品德与道德品德是社会道德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个人品德是在社会道德舆论和道德影响下发展起来的。道德是社会现象,其发生、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而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外,还受个体

3、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道德是社会学、伦理学研究的对象;品德则是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对象;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社会对其成员的道德要求,品德作为个体意识的一种形式,反映的是个体道德需要与社会道德要求之间的关系。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n共同点——较稳定的态度与品德是同质的n区别——a.价值内化程度不同     b.范围不同第二节态度与品德学习过程一、态度的形成过程n态度形成的过程实质上教师学生社会化的过程,可以用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的过程来解释。n1.班杜拉其人n2.两种学习n观察学习——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学习。 n亲历学习——学习者通过自己反应

4、后果引起的学习叫亲历学习。n经典实验n模仿行为的赏罚控制研究(打娃娃)——该实验说明:儿童通过对榜样的行为的观察学会攻击反应。n言行一致实验—— 这个实验说明,身教重于言教。教育者只在口头上要求儿童,而做起事来言行不一,那么,儿童接受和模仿的是不良行为。而且不管是成人还是同辈的不良行为对儿童均有影响。3.观察学习的过程♣♣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注意过程易注意的榜样特征保持过程以表象、言语形式表征贮存再现过程表象、符号转化为外显行为动机过程模仿动机的来源榜样刺激地位声誉能力水平人格特征与学习者类似观察着的特点生动、形象色彩鲜艳4.观察学习具有五种功能(效应)n5.认知交互理论n班

5、杜拉提出的个体、环境与行为三者相互影响的三元交互作用观。他认为,环境因素、个体因素与行为因素是交互决定的,这些因素之间彼此交互影响,双向地相互影响。班杜拉的三元交互作用模式nB行为(个体行为、选择、语言表述)nE环境P主体(信念、价值、期望、情绪(资源、行为结果、他人和物理环境)6.对德育工作的启示n影响儿童道德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包括客观环境、文化背景、人际关系、观察到的榜样等等)n榜样示范、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道德行为形成中有重要作用n重新认识教师言行一致的教育作用。n注意大众传媒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影响二、态度的改变过程(心理学家凯尔曼1961年提出态度形成要经过服从、认

6、同和内化三个阶段)1.顺从——表面接受他人的意见和观点,在外显行为方面与人相一致,而在认识上与情感上与他人并不一致;2.认同——是思想情感和态度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比顺从更深一层。认同不受外在压力影响;3.内化——在思想和观点上与他人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完整的价值体系。三、品德不良行为和过错行为的转化过程n品德不良:主要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的道德过错有的甚者处于在犯罪边缘或已经有轻微的犯罪行为。n醒悟阶段——引起醒悟的方法:消除疑惧;引发其他需要n转变阶段——此阶段要避免出现反复,其方法:回避或逃避原先的旧刺激;接受旧刺激下的

7、考验n自新阶段——此阶段教育者应注意:避免歧视和翻旧帐,予以信任;使之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第三节品德的认知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启示n一、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n(一)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从他律到自律1.从单纯的规则到真正意义的准则(对规则的态度)2.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对责任的道德判断)3.从服从的公正到平等和公道的公正(公正观念)4.从抵罪性惩罚到报应性惩罚(对惩罚的公正性的判断)客观责任感与主观责任感nA.有个名叫朱利安的男孩子。有一天,父亲出门去了,朱利安偷偷地到父亲的书桌上打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