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到董仲舒

从孔子到董仲舒

ID:28734343

大小:520.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3

从孔子到董仲舒_第1页
从孔子到董仲舒_第2页
从孔子到董仲舒_第3页
从孔子到董仲舒_第4页
从孔子到董仲舒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孔子到董仲舒》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光明讲坛:从孔子到董仲舒2014-01-2704:1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主讲人:姜广辉  时间:2013年10月  地点:岳麓书院  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这种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至少经过三四百年的历史。先秦诸子各自创立自家的经典,儒家有儒家的经典,墨家有墨家的经典。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树立自家所倡导的价值观。诸子异说,百家争鸣,最后儒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儒家之所以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我认为主要是两条:一是儒家所倡导的价值观符合古代中国宗法社会的特点;二是

2、儒家创立经典,所依托的是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看,执政者要想提出一种价值观主张,若不以华夏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作依托,虽然暂时可以用强大的行政权力加以强制推行,但用不了多久,就像秋天的落叶一样,一阵风就可以把它吹走。  我们今天在这里讲的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究竟是怎样形成和建立起来的。这里牵涉早期儒学的四个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他们的学术思想活动带有许多原创性,在中国思想史上创造了许多“第一”,其影响深远而巨大。这四个人的时间跨度达三四百年,在这三四百年当中,中国

3、的历史发展既是波澜壮阔的,又是复杂曲折的。下面我们分别来讨论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对中华民族核心传统价值观的形成和建立所起的历史作用。.  姜广辉1948年生,1981年至2006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任中国思想史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国哲学》主编、《朱子学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自2007年起为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岳麓书院讲授经史之学。 孔子:第一位私学教师  说到孔子,我们要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他对中国文化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我综合前人的观点,再加上我自己的认识

4、,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中国第一位私学教师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讲到孔子时以“孔子:第一教师”.为标题,突出了孔子在中国教育史上的贡献。孔子的祖先是宋国贵族,是殷商王族微子的后人。到了孔子的曾祖父辈,因躲避政治迫害,迁居鲁国。父亲叔梁纥老年娶年轻女子颜征在为妻。孔子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抚养他长大成人。在穷困的家境中,孔子从少年时开始,艰苦力学,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已经被人视为知识渊博的学者。西周时期的教育是“学在官府”,只有贵族子弟有受教育的资格,一般平民子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然而到了春秋时期,官学没落,学术下移,原来

5、许多从事“王官之学”的人才流落民间,比如司马迁就曾说他的先祖世代作为周朝的史官,进入春秋时期以后,流散到各国。这种情况使得民间有了接受“王官之学”的机会。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聃,问官于郯子,问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等。孔子学成“王官之学”,便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即不问出身,不分阶级,实施平民教育。所以说孔子是中国第一位私学的教师。孔子  第一个自觉对经典进行创造性诠释的人.  孔子曾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此语颇为人诟病,被看作保守、复古。这恐怕是一种误解。依孔子的思路,“述”是述其历史,“信”是珍视历史

6、中内含的价值,历史中自有价值,所以要“述而不作”;现实中价值失落,所以才“信而好古”。  经过历史上的风风雨雨,今天的人们对价值观的概念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价值观是民族文化心理中深层次的东西,只能到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去发现和发掘,从而来彰显它,继承它。如果一个社会共同体不能从自身的历史文化中去发掘它,而要用现当代某家某派的理念强加在这个社会共同体之上,其结果多半是以失败而告终。我们现在反思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话,理解到其中是有深刻含义的。  近年一些出土简帛资料向我们展示,孔子不仅研究经典,并且对经典的深层价

7、值曾加以发掘和诠释,我们先来看孔子对《诗经》的诠释。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中,孔子说道:我从《诗经·葛覃》的诗中得到崇敬本初的诗意,人们看到了织物的华美,一定会去了解织物的原料。葛草之所以被歌咏,因为它是纺织物的原料。后稷之所以被人尊重,是因为他的后人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德行。 第一个建立中国道德哲学体系的人  孔子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最高理念的道德哲学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孝、忠、恕、礼、义、智、勇、恭、宽、信、敏、惠等许多德目。统治者的责任是要通过教化的手段将其落实在社会共同体成员的身上,使之成为共同体成员的

8、内在品德和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从而建立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儒家推崇和弘扬.“道德”,认为道德教化是一种最为人性化和社会成本最小的社会管理方式。朱熹称“道德”为“规矩禁防”,道德有如堤防,当洪水不发时,堤防看似无用,且占用土地。可是若无堤防,一旦洪水肆虐,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将受到严重的威胁。道德的作用与此类似。“道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