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

ID:28730783

大小:5.38 M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13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_第1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_第2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_第3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_第4页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高考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t单元 选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T单元选修T1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T1[2014·重庆卷]“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10.D [解析]本题以梭伦改革的措施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调动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是要理解梭伦改革时,推行既维护平民利益又保障贵族权益的改

2、革宗旨。A项只反映了平民这一方面,没有涉及贵族;B项不符合历史事实,梭伦改革规定了土地占有的最高限额;C项表述错误,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把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打破了旧的社会等级;梭伦改革坚持不偏不倚的原则,既保护了平民的基本权益,又不彻底剥夺贵族的财产,缓和了平民和贵族的矛盾。故D项正确。7.T1[2014·重庆卷]《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  )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7.C [解析

3、]本题以《清史稿》记载内容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康乾盛世”与题干“以湔国耻”的信息不符,故排除A、B两项;宣统帝年幼继位,未亲政清朝就被推翻,故D项错误;光绪帝亲政后,在甲午战争战败的刺激下,利用康有为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答案为C项。1.T1[2014·四川卷]下列改革中,实现了富国强兵,“倾邻国而雄诸侯”的是(  )A.商鞅变法B.汉武帝改革C.北魏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A [解析]本题以中国古代四大改革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商鞅变法、汉武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

4、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富国强兵,但与题干“倾邻国而雄诸侯”的信息相符的只有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12.T1[2014·安徽卷]下列变法措施与结果对应,符合史实的是(  )变法措施结果A 商鞅变法:户籍什伍制、连坐法、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B 王安石变法:市易法 “市易之起,自为细民久困,以抑兼并尔,于官何利焉”C 戊戌变法:设立农工商总局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 明治维新:殖产兴业 没有实现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12

5、.A 本题以变法的内容与结果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运用及逻辑推理的能力。B项市易法有利于平抑物价,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与材料中“于官何利焉”互相矛盾,可以排除;C项戊戌变法采取的经济措施很快被废除,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不可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可以排除;D项明治维新有关殖产兴业的措施,实现了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和工业化,D项表述错误,予以排除。22.T1T4[2014·北京卷]19世纪以来,一些阿拉伯国家进行了近代化改革,其中以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最具代表性。这两次改革相同之处有

6、(  )①废除哈里发制度 ②进行军事改革 ③建立近代工业④实行教育改革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C [解析]本题以近代埃及和土耳其的改革为切入点,实际上考查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①只符合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凯末尔改革废除了哈里发制度;②只符合阿里改革,阿里为了对外扩张,大力进行军事改革,建立近代化军队。排除含①②的选项。故选C项。29.T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7、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29.B [解析]本题以公车上书为切入点,考查中国政治的近代化进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说明相关历史现象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进入高潮。根据材料梁启超“联合百余举人上书”,排除A、C两项;材料彰显新旧学之间的矛盾,但并非不可调和,排除D项。46.T1[2014·山东卷](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

8、,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光绪帝《宣示诸臣实力讲求西学》材料二 近者设立海军、使馆、招商局、同文馆、制造局、水师堂洋操、船厂,而根本不净,百事皆非。今天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