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29526
大小:47.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2-13
《抵御、自觉、融合——晚清中西文化观演化之另见.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抵御、自觉、融合——晚清中西文化观演化之另见庞绍堂内容提要:晚清之世,西学强势东渐,遂与中学发生冲突。探析这一冲突过程,可知其并非中学一味被动抵御、以至部分被动接受的过程,一如传统观点所言。其实为一被动抵御、主动接受西学普世性价值内涵、中学经过了强力冲击之后走向文化自觉相交织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史实昭示:先进性文化的融合,乃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及根本路径。其中,并无本土和外来之截然对立。这一截然对立仅仅是情绪化和自卑情节质的假设,构成文化认知的普遍性误区。关键词:器物制度文化中体西用文化自觉主体间性全球化本土化本文所言之文化,乃社会文化,即广义的文化。对此,泰勒曾
2、给出过一个包括社会(生活)各方面内容的罗列式定义。鉴于社会文化即广义文化定义之多,人们还是比较赞同泰勒定义的朴素及描述性。据此定义,文化可概括为物质(晚清称器物)与经济、制度及政治、精神和价值(观)几个方面。中国古代史上,中西文化交流一直存在,盛唐尤甚。但当时之西学,并无任何优势,所以亦无东渐之说。元明以来,西学东渐持续不断,但西学并非明显强势,中学的文化主体性意识及自我优越性认同从未丧失,因此仍无对话,完全不及反思,仅是中包容西而已。晚清以降,西学以强势东渐,引发或迫使中西文化对话(斯宾格勒意义上的。亨廷顿之文明冲突学说,实乃汤因比不同形态文明的生灭构建了一部人类
3、史,以及斯宾格勒文化对话学说——战争亦为对话的形式之一的逻辑拓展),反思遂启。中国人的中西文化观由此衍生、发展。与近代强势西方文化对话,衍生了中国人的文化担忧心理。超越本土视界,也衍生了一切相对弱势文化中人的文化担忧心理,影响至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这种文化心理更有强化趋势:担忧本土文化泯灭于其中。①本文仅希翼通过梳理、厘清近代中西文化对话的史实,尤其是恪守中学之人对西学精粹的主动认同,以及力倡西学之人回归中学要义所表达的文化自觉等,并辩思之,达成与客观相吻合的①连深谙西方文化的萨义德及其思想的赞同者,也采用了后帝国主义文化、后殖民主义文化、乃至文化帝国主义、文化
4、殖民主义等一串串术语,自卑情节质地表达了这种心理。结论。以利于解除全球化背景下自卑情节质的文化担忧心理,并认清在此心理掩饰下的文化利益(私利)立场。一历史的起点即实践的起点,其与认识的起点即逻辑的起点一致。近代中国人的中西文化观,因鸦片战争战败,遂率先表现为对西方先进器物——尤其是军事器物之认同。1842年,林则徐在发配伊犁途中,忆及中英两军对阵,感慨言之:“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彼,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抢,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内地将弁兵丁,虽不乏久历戎行之人,而皆见面接仗。似此之相距十
5、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据此,他提出了与英夷作战的八字方针:“器良、技熟、胆壮、心齐。”器良是第一位的。①“良器中,第一要大炮得用”。②因英军器良,致林则徐探究其因,溯其根源,遂仍在广州任上时,组织人力编译了他自己名之以《四洲志》的资料。1841年8月,他在流放途中于镇江与魏源相会一日,将此资料交予了魏源。魏源得林则徐所赠《四洲志》,为不负林之重托,也痛感鸦片战争之战败,丧权辱国条约之签订,遂暂弃国学研究,专事了解世界,于1842年底撰就《海国图志》50卷。1847年扩为60卷,1852年扩至100卷。其指导思想即载入其“叙”中的名言
6、:“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据说此言原出自林则徐。魏源概括的夷之长技有三: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同期,广东名儒梁廷木丹,于1846年撰成《海国四说》一书,对英美两国介绍尤详,其对蒸汽机及其应用的描写,在时人眼中犹如天书。曾任福建巡抚的徐继畲,从传教士大卫•雅裨理处得外国地图册等资料,专习精研,于1848年完成《瀛环志略》10卷,这部史地巨著对西方的介绍,比《海国图志》更加详尽、准确。除对西夷先进器物的高度肯定外,有识之士已然开始关注西夷制度的先进性。姚莹在《康輏纪行》一书中,粗略地介绍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尤其关注英国的议会制度。梁廷木丹在《海国四说》中,对美国的议会
7、民主制度作了详尽描述。《瀛环志略》则对西方民主制度多有褒扬,言:“美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但仅仅是上述描述介绍,且多为先进器物内容,也遭到传统文化的“围剿”。先进器物被贬斥为“奇技淫巧”。姚莹写道:“英夷及西洋人士,每笑中国无人留心海外事者,其笑固宜。有志之士,岂可不雪此言哉?然而举世讳言之。魏默深独能①由此即已可见普世价值观的存在与成立:对物质文明的共性认同至少是其一。②扬国桢编:《林则徐书简》(修订本)第210页,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著书详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