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

ID:44283333

大小:40.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10-20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_第1页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_第2页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_第3页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_第4页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莫高窟壁画:中西融合之美在完全漆黑的洞窟里,借用一支冷光手电的光观看壁画,是一种奇特的感受。人物、故事、场景、山水、飞天……它们从沉睡中渐次苏醒,让人意识到口己已经被各种美妙的图案所包裹,置身于一个完满安斥的佛国世界。人物北魏257窟西壁鹿王本牛故事手电光下,尸毗王的脸上仿佛有种安详的微笑。他是莫高窟北魏254窟北壁墙上的中心人物。他坐在那里,左腿盘起,右腿自然下垂,是种很随意的坐相。仔细看,他的右手托着一只鸽子,左手扬起,试图耍挡住空中那只虎视眈眈的老鹰。接下来,他将要割下自己的肉喂给老鹰,以此换来鸽子的性

2、命。他没有丝毫畏惧。这幅己经呈现出“小字脸”的人物画像正是敦煌早期壁画艺术的代表。受到印度犍陀罗艺术的影响,敦煌壁画一开始就用“凹凸晕染法”來塑造人物。这种方法是“染低不染高”,即用笔晕染岀面部诸如眼窝和鼻翼处凹下的线条,也包括躯干上的肌肉线条,来形成一种立体的效果。用来晕染的颜料是铅丹和白调和而成的土红色,时间一久便产生氧化,因此人物就形成一种特别的“小字脸”,而身上晕染的线条也变色发黑形成一个个分割躯体的圆圈,给人一种稚拙、粗犷的错觉,这都是岁月为壁画带来的“第二面貌”。观察便知,尸毗王的身体表现是经过了

3、精心的晕染,即使变色也能够感觉到丰富的色彩层次和细腻的刻画。中原的晕染方式相反是“染高不染低”,也就是晕染面部突出的额骨部分,来表现一种有牛气的红润。北周461窟对于佛龛两侧十大弟子和菩萨的刻画,就是把两种晕染方式相结合的做法。但中原绘画人物最突出的特点是线条的运用。西魏285窟与其他早期洞窟截然不同,它里面也有用天竺凹凸法绘制的力士,关键是里面出现了中原式的人物面貌。东壁和北壁的说法图与供养人像屮,能看出工匠在表现不同对象时通过线描的轻、重、疾、徐凸显出不同的质感和性格。在285窟顶有天人和神仙在飞动的场景

4、,他们的飘带、衣裙在天空中飘逸,线条更是达到了行云流水的程度。285洞窟的佛、人物和菩萨看上去都造型修长,衣饰繁多。有南朝画家陆探微笔下人物“秀骨清像”的特点,又能看出魏晋时代士人崇尚的“褒衣博带”的服饰风尚。根据洞窟题记,这些都有可能是北魏晩期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刺史时,一并带过去的中原风格。进入隋唐时代,长安作为国都是佛教传播的中心。敦煌画匠的画风更多地被屮原画师所影响,此时敦煌的洞窟艺术也进入最辉煌的时期。初唐220窟东壁门两侧画冇维摩诘和文殊菩萨进行辩论的场景。这是进入隋唐后反复出现的一种经变画题材。维

5、摩诘是一位在家修行的居士,他有妻子儿女,也资财无量,提倡“出世与入世不二,有为与无为不二,工作与修行不二,自利与利他不二”的修行思想,很受到大众欢迎。一次诈病在家,佛陀派了智慧第一的文殊菩萨前去探望,两位便论说佛法,互斗机锋。维摩诘的听众里有外国人的形象,文殊菩萨的听众则是汉族国王及其大臣。帝王形象普通民间画工难以观瞻,它和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中的帝王形象非常相似。由此可知,阎立本所做的《历代帝王图》和反映使节朝贡的《职贡图》都为敦煌画工所见。北凉272窟窟顶北披飞天图案唐代是个重视造型的时代。根据对阎立本的

6、记载,当时皇帝在进行接见国外使节的重大活动时,都会叫画师在旁边画出情景,就好像今天的摄影一样。《职贡图》就是这样诞生的。因此宫廷画师都担负着纪实重任,要求具有很强的写生能力。李嗣真在《画后品》称赞阎立本“象人之妙,号为中兴”,说的是他写实手法的高超。敦煌的画工们便学习了阎立本的本领。220窟中的维摩诘展现出一名睿智长者正在高谈阔论的状态,他的对手文殊菩萨则神色安稳,仿佛早已洞察到维摩诘的全部心思。他们面前,大臣们对雍容华贵的帝王前呼后拥;各国王子们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这些神情各异的人物与早期洞窟中有些异国风

7、情的西域人物相比,基本上己经放弃了凹凸晕染的技法,而是以线描为主,配合色彩。对于面部细微表情和神态,主要以线的轻重变化来表现。体现出莫高窟中人物画最高水平的形象依然是维摩诘经变中人物的描绘。盛唐103窟屮的维摩诘目光炯炯,嘴唇微启。他的胡须用极细的线來画,衣纹褶皱线条也充满韵律。看得出画家对线描笔法极冇自信,除了衣服上有赭色、绿色和黑色的染色外,身体大部分都没有色彩。这种流淌着气韵和精神的笔法更像是唐代吴道子的笔法。吴道子的作甜绝大部分都是寺庙中的壁画,今已不存。《唐朝名画录》中说吴道子:“寺观之中,图画墙壁

8、,凡三百余间,变相人物,奇踪异状,无有同者。”站在这幅维摩诘面前,便可以遥想长安城中寺庙壁画之精美。故事在北魏254窟里,美术所的画师赵俊荣正在实地临摹南墙壁上的《降魔变》。这幅画他断断续续临摹有15年,中间也因为其他的临摹任务中断过。现在退休了,他可以心无旁鸳地每天进洞做画。面对古人画作,他看得如痴如醉,一天可以七个小时在洞窟里不出来,经常连午饭都省略了。《降魔变》讲述的故事是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