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718965
大小:3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13
《绽放地绥江文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实用标准文案绽放的绥江文化序早在新石器时代,绥江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自一九七六年以来,南岸黄龙村、凤池金银山等沿江一带先后出土了近十件新石器时代石斧。战国至秦汉时期酒坊沟遗址的青铜器证明了绥江与巴蜀文化的渊源。绥江县,一个拥有几百年悠久历史文化的江畔之城,独特的金江文化资源,丰富和充实着这里生活的一代又一代绥江人。他们执着、向上,享受并传承着金江文化中点点滴滴的愉悦和快乐。绥江文化,在民间的土壤里埋藏着根系。在绥江土地上,沿革着金沙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信息。绥江文化正是以无比丰富的金江文化为根系,在这长江东转的源点,谱写出华美
2、的文化乐章。 卷首语十一五期间,绥江文体部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本着促进文艺繁荣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激发文化创作生产活力,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大力培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灵魂、以绥江县优秀文化为底蕴、以现代文明素质为特征的新时期绥江县人文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建设精神家园,树立行业文明新风。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绿色经济强县、湖滨生态旅游县、文明幸福小康县”的“三县”建设目标,推进文体部门各项工作
3、的开展。充分发挥绥江民族文化资源优势,挖掘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丰富社会文化、群众文化。在传承绥江独特文化魅力的基础上,深掘民间丰厚的文化底蕴。 绥江文化——在江边县城以自己独特的人文魅力和地域风情演绎出自己的风采!风劲扬帆牢根基十一五期间,绥江县文体事业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关怀下,文体局一班人主动争取,全县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和服务网络大改善。新建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4个,村级文化小广场六个,三十二个村办和三个社区农家书屋,农民网络学校全覆盖。开放的共享工程阅览室、流动电影、艺术团等文化设施,推动了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文化乐民、
4、文化育民、文化富民工作更加深入,为绥江的文化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2009年,云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黄峻、副厅长黄玲到我县检查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工作认为:绥江基层文化建设扎实有效,文化活动特色鲜明,非遗保护创新有效,全县人民群众切实从文化事业发展中得到了实惠。希望抓住绥江大迁建、大发展的机遇,进一步推进基础文化设施覆盖工程。 推进两馆一站建设工程—解决阵地难近年来,绥江县把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作为全县农村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两馆一站”建设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全县5个乡镇综合文体站现已全部竣工验收,并交付使用。五个乡镇文化站总建筑面
5、积2400余平方米,总投资375万元,文化站内设书刊阅览室、信息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培训教室、办公综合用房等。 文化馆绥江县文化馆综合楼对照“国标小型馆”标准进行建设,建筑面积为5068.76平方米精彩文档实用标准文案(含地下停车场),新馆内设多功能厅、展览厅、舞蹈(综合)排练室、儿童活动室、群众活动用房等。 抓好辅导、培训中心工作,促进全县文化繁荣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任务,使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在这项宏大的文化建设中,绥江县文化馆不断创新,转变了过去送文化下乡为下
6、乡“种文化”的观念,充分发挥服务作用。文化站为认真落实县政府强势推进办公房迁建工作,绥江县文体局配备精兵强将,落实一名副局长,二名工作人员专门从事“文化馆、图书馆”建设工作。“两馆”建设实行定期例会制度,业主、设计、监理、施工单位四方每半月一次定期例会,专管人员每日现场办公例会。绥江十分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群众文化建设,把文化作为全县发展的“软实力”来对待,要求全县树立起“抓文化就是抓经济”、“抓文化就是抓发展”观念。积极发挥乡镇文化站的职能职责作用,为绥江县新一轮大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图书馆十一五期间,绥江县图书馆紧紧围绕传播科普知识、法律知
7、识、农业科技、卫生健康等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传播先进文化。丰富、活跃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广大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图书馆在全县广泛实施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调动了广大农民学文化、学技术科技致富的积极性。 绥江县文体部门从基层图书馆的基本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当地文化特点和部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图书馆的改革方向与措施——即以数字化建设为基础,以地方特色和人文价值为目标拓展未来发展空间。强化农家书屋建设—解决群众读书难目前,绥江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县32个行政村和3个社区全覆盖,是全市11个县区中首家实现全覆盖的县。农家书屋建筑面积达
8、700余平方米,藏书1256种52500册,音像制品100种6300张,为农民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 农家书屋在建好农家书屋,满足群众的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