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由题后反思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页眉由题后反思培养学生自我探究能力 “掌握数学就意味着解题”(G.波利亚),如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正是中学教师共同的话题。我们常见到这样的情形:课堂上听懂了,堂上作业也做对了,可是课外再做同类的题又做不出或者做错。这是什么原因?是学生笨吗?当然不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做题后不反思,没有养成题后反思的习惯!常常满足于题目的做法,而不进一步追究为什么这样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获得的知识往往只是表面的、肤浅的。所谓反思,是指主动地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再思考。是对已形成的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从另一角度,以另一
2、方式进行再认识,以求得新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思考起点。经常反思,能促进学生从不同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并寻求不同思路,善于在学习中质疑问难,解决问题时不满足于常规的思考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自我探究能力的形成。新课程理念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新课程标准》力求在夯实基础的同时,自始至终体现创新精神,为学生提供“提出问题、探索思考和实践应用”的空间。那么怎样让学生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培养自我探究能力呢?一、 反思错解,培养思维的严
3、谨性和批判性,提高自我探究能力错误是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存在的现象。对错误反思能使学生认识错误所在,自诊自治,提高对错误的免疫力。同时形成理性思维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责任感、学会批判思考的基本环节。反思错解,关键在于找准根源,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反思:①错误出现在何处?是题意理解不完整,还是推理不严密,还是结论不简洁。②错误根源是什么?概念理解不准确,公式、方法运用不当,还是书写不规范。③如何得出正确答案?教师可采用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反思:1、在教学中有意出现错误。教学中,教师可选准时机,有意按照学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歧路出错,把错误暴露给学生。
4、例1已知y=k(x-2)+1与y=有两个不同的公共解,求k的取值一开始,教师有意迎合学生的习惯思维,板书错误解答。解:由题意得k(x-2)+1=要使两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公共解,即需.....页脚.....页眉至此可让学生寻找别的解法,经过一段时间,一些学生用解析法求出。这时学生发现问题,习惯思维受到冲击,有些学生发现老师错误,但不知所在,经老师引导,原来当一元二次方程中未知数取值范围受到限制时,利用判别式的取值来判定方程的解不准确,犯了方法运用不当,推理不严密的错误。 2、一题多错,辨别分析错误。教师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辨析思维,挖掘致错根源。师生共
5、同探究,充分展示探究过程,达到对解题方法的透彻理解。 例2已知a,b,且a+b=1,求证:(+)(+ 先让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并让证题出错的学生板演。 错证1: 错证2: 错证3 然后组织学生自己分析错因,可以发现错证1和错证2中等号成立的条件均为a=b=1,这与条件a+b=1相悖。错证3则是应用了异向不等式相加的错误推理,较为隐蔽。 反思错因,促进了正确思路的萌生。在分析中,学生能掌握证题的关键是抓住
6、等号成立的条件,容易估猜当a=b=时等号成立。学生在这个原则指导下,探索了多种证法,现举一种。正解:.....页脚.....页眉 通过以上的教学形式,可帮助学生形成反思错解的习惯也知道如何去寻找错因,从而总结教训,避免再犯;同时也加深了对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的理解,训练了思维的严谨性和批判性,也促进了知识的同化和顺应。师生共同参与,揭示探究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 二、反思突破口,培养思维的开阔性和灵活性,提高自我探究能力 有些题学生往往感到无法入手,或做到中途无法继
7、续。其实解不出的题往往只是某个小知识点或某种处理方法没有掌握,只要找到阻碍思路的地方,弄通它,思路就豁然开朗了。解题不仅仅是知道解法,更重要是反思解题过程,从中找出卡住思路的地方,这些常常也是题目的突破口,从而逐步积累解题经验,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3、已知椭圆,问是否存在斜率为k(k0)的直线L,使L与椭圆交与两个不同点M,N,且
8、AM
9、=
10、AN
11、,若存在,求k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此题设L:y=kx+b与椭圆方程联立,先找k与b的关系,再由联立的方程的>0建立k的不等式,相当繁琐,参数太多,学生往往在中途会做不下去。
12、 解:假设存在斜率为k的直线L,令M(x1,y1),N(x2,y2)中点为P(x0,y0),由
13、AM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