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629421
大小:153.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2-12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密云区季庄小学周兵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教学基本信息课名伯牙绝弦是否属于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否学科语文学段第三学段年级六年级授课日期2016.5教材书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年6月北京市中小学“京教杯”青年教师教学设计大赛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周兵璐密云区季庄小学13811220534实施者周兵璐密云区季庄小学13811220534指导者王颖密云区研修学院13716778351其他参与者以下内容、形式均只供参考,参评者可自行设计。教学过程既可以采用表格式描述,也可以采取叙事的方式。如教
2、学设计已经过实施,则应尽量采用写实的方式将教学过程的真实情景以及某些值得注意和思考的现象和事件描述清楚;如教学设计尚未经过实施,则应着重将教学中的关键环节以及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描述清楚。表格中所列项目及格式仅供参考,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1.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知音文化。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文化。《伯牙绝弦》作为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其中蕴涵的知音情谊更是千百年间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精神。语文课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
3、神和民族灵魂的精髓,在弘扬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透视言语形式,感受知音文化。知音文化,精髓就是一个“知”字,“知”就是知音、知己、知心。与一般情谊相较,知音是一种至高境界,所以古人常浩叹“知音难觅”。伯牙与子期之所以被奉为“知音”之楷模,关键之所在是二人彼此知其“志”——“高山之志”、“流水之志”。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则以诗言志,“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的比喻手法简直是妙不可言。知音者,知志也。文中,一句伯牙,一句子期,一鼓一听,一呼一应的语言结构形式,更是完美诠释了“志”与“知”的关系,深刻定义了“
4、知音”的真正内涵。教学背景分析9教学内容:1.知音文化的解读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推动中,在文明古国浩如烟海的文化荡涤、洗礼中,“知音”逐渐从《礼记·乐记》中“审音以知乐”、“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的只言片语,发展成伯牙与子期之间真情充盈人间的知音故事——“高山流水”,故事代代流传,“知音”一词不断得到延伸和扩张,最终升华为一种古典情怀,一种现代情缘,并且不仅指向人人关系,也可衍而化之,由人人关系,推及人与自己、人与自然、人与天地万物、宇宙乾坤的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解读一定是在对知音文化即音乐文化,更是情感文化
5、的探寻之中建构起来。因此,在教学本文时,势必将触碰这一文化的灵魂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2.语言特点的分析《伯牙绝弦》讲述了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全文共77字,5句话。1句为起,2、3、4句顺承而下,5句急转而后合,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生气郁勃。一切景语皆志语,子期以巍峨的泰山、奔腾的江河作比,无论你伯牙“所念”什么,钟子期“必得之”。曲高和寡兮,能得遇知音,实乃伯牙之万幸也!文本的句式排列更具特色:一句是伯牙,一句是子期;一句是鼓,一句是听;一句是倾诉,
6、一句是回应。如此言语形式,让人仿佛看到伯牙子期的默契无间,让人深感伯牙子期的心心相印。伯牙得遇知音的欣喜若狂在如此言语表达形式之中被显现无遗。学生情况:我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预习古文的方法,学生通过预习能够读通语句,理解文意,并能搜集与故事背景、知音文化相关的资料。此外,学生也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如联系资料解读文本等。但是,对“志”、“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等精妙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对“情景交融”、“结构形式的一句伯牙一句子期的前后呼应”等言语形式所体现的知音文化的深刻内涵,很难形成恰当的解读。教学方式:朗读、品味、
7、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教学手段:将“读”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将“想”的空间拓展到极大。技术准备:图片、音乐、多媒体设备。9教学目标(内容框架)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透视言语形式——“情景交融”、“形式呼应”,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群文整合的阅读方式,将《望岳》、《登高》等古诗资源有机地融入到本文学习过程之中,丰富“高山”“流水”景色的具象认知,丰厚寄志于山水之间的情感认知。3.通过抓住“相遇”“诀别”之际的留白空间,引
8、导学生运用文言文或白话文的语言形式进行填白,进而走进人物内心,感悟知音文化。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透视言语形式——“情景交融”、“形式呼应”,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通过抓住“相遇”“诀别”之际的留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