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30619
大小:4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2-10
《参观券的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课题:《参观券的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设计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了解参观券的基本要素,方法和规律。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大量的欣赏内容了解参观券的形式:摄影、绘画、电脑组成、文字主次、大小,字体的变化统一,色彩的主、辅、主券、副券、存根的比例,票面的纵横等。(2)结合生活中的展览,设计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设计在方便生活、服务生活、美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2)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中体会学习研究的乐趣,并养成良好
2、的学习习惯。(3)能用简单的美术专业术语、从审美的角度,用自己的观点评述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加强语言表述能力和审美水平。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重点:了解参观券的组成及表现形式,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设计、制作参观券。难点:图案、文字、色彩的协调统一,使用功能的完整。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思维形式由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心理活动的随意性和自觉性也在增强,他们力求表现更真实、更深刻,表现能力有所加强。在本课学习之前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设计的要素,能运用一些造
3、型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观察到的对象,有的学生对材料进一步的拓展,寻求技法和表现方法的创新,也有的学生眼高手低,对表现缺乏信心,在这方面教师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四、教学策略及教法、学法设计本课旨在通过让学生了解与体会参观券的组成要素,学会运用基本的设计方式制作出实用美观、新颖的参观券。充分利用现有的世园会各种门票以及学生收集的各类门券引导学生自主深入地认识参观券的功能作用及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小物件,学会在生活中的点滴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强调学生自主学习
4、,自我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实物图片六、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主备年级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启迪美出示导学案: 1.你见过什么样的参观券?他们有哪些共同特点?2.教师出示2011世园会的参观券,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一起来和老师探讨问题:大家都知道老师手上拿的是一张世园会的参观券。看看它上边到底有哪些秘密呢?二、课堂新知----理解美互动训练:1.参观券的设计形式有哪些?板书:设计形式:(1)摄影;(2)绘画。2.参观券的构成?参观券主要是以图为主
5、,再配上必要的文字而构成。板书: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3、图形和文字的作用是什么?图是指参观券的图案纹样,其内容一般是供参观的内容或景点,具有纪念意义。板书:纹样:内容,景点文字主要由地点、名称、票价等组成,字体可采用美术字、行书、隶书、篆书等。三、个性发挥----创造美提出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处名胜古迹,设计一张参观券。教师巡回指导,对设计得较好的同学及时提出表扬并展示其作业。四、作品展示----评价美 1.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参观券包括:旅游景点、名人故居、大型历史政治活动、车展、邮票展
6、、画展等门券,分析并完成题设。2、以熟知的世园会门票为切入点,引起学生兴趣 3、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观察收集来的参观券,总结问题,教师可适当提示。(1)形式:摄影;绘画。(2)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 4、自主探究,回答问题 5、学生分小组合作创作完成一张参观券 通过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引入课题,既能贴近生活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参观券的各部分功能,学会自主探究 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合作意识 要求设计师展示自己的设计作品,并进行讲解,阐
7、述设计意图。 设计师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间互提意见,教师评述并总结五、课后延伸----热爱美 参观券是参观展览或参观名胜古迹时,用来表示已付参观费的凭证和留作纪念的纸片。你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充满设计意识的票券?回去找找,下次告诉老师。 六、教后反思 学生自评互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美的能力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培养评价能力七、板书设计参观劵的设计设计形式:摄影;绘画构成: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纹样:内容,景点文字:地点,名称,票价作品展示: 八、练习设计
8、小组合作交流九、课后反思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旨在使学生通过实践,了解生活中票券设计的基本要素,方式和规律,六年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简单的设计能力,能够自我独立的完成学习内容。本课在设计上大胆的采用了“边交边学·自主领悟”新的教学理念,真正的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大量的收集整理资料,预习课本新知,掌握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从而为课堂上的教学提供有力保障,在课堂中,教师的指引生生交流中,让学生在思想交流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