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528368
大小:40.5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2-10
《用生命化教育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A》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生命化教育理念引领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教学生求真、教学生做人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内容。然而,当下的教育却面临着诸多问题,有许多教育实践没有对这个首要内容给予足够的关注,甚至有的教育实践与这个主题背道而驰。文化历来是支撑学校教育保持高质量、长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有着悠久灿烂历史的学校,无一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勿庸置疑,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是解决教育面临
2、诸多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对生命回归、生命尊重思想的落实,为教育、为学校注入了一剂活水,必将使教育本身充满活力和生命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你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生命化教育就是对每个孩子的一份真爱、一份关注、一份尊重、一份赏识、一份等待、一份宽容,它努力培植的是对生全的敏感,关注所有生命的价值,肯定所有生命的意义。在越来越关注生命的今天,人本思潮使人们对生命的重视达到了新的高度。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班级文化有着无形的教育力量——随风潜入夜,润物
3、细无声。班级文化建设在生命化教育理念下显得更加光鲜,富有活力。二、 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学者刘慧说:“生命教育是以生命的视界,来重新审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并遵循生命昭示的规律所进行的教育。” 台湾张振成认为,生命教育就是“从生物自然界的生命现象开启希望之光”,“从社会文化的生活体认,激励服务人生,实现自我”,“从精神心灵的探索,启迪珍爱生命,发扬善性”。刘铁芳从“生命情感与教育关怀”出发,提出“教育关注个体,关注人,意味着要去关注个体作为生命的存在,关注其外显的活生生的的生命崭露,关注其内隐的、活
4、泼的、流动的生命情感的教育。”浙江大学王东莉在《当代青年研究》03.06中《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青少年教育的终极使命》认为:生命教育是一种多层次的认识生命本质,理解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教会青少年珍爱生命,更要启发青少年完整理解生命的意义,积极创造生命的价值;生命教育不仅只是告诉青少年关注自身生命,更要帮助青少年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的生命;生命教育不仅只是惠泽人类的教育,还应该让青少年明白要让生命的其他物种和谐地同在一片蓝天下;生命教育不仅关心今日生命之享用,还应该关怀生命的发展。....
5、班级是学生个性的发源地,是学生实现社会化和个性化的重要园地。班级特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支撑点、落脚点。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心理文化具有强大的育人功能。它像一个大磁场,以巨大的磁力吸引着学生;它像一个大情感场,产生一条条情感链,形成一股股强烈的情感流,流向每位学生的心田,在感染、熏陶、教育和鞭策的体验中感悟其无形的力量。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开展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活动,可以为学生营造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陶冶学生的文化修养,净化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他们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关爱生命。三、 课题的理论
6、依据:“回到中国的语境,回到教育的立场,回到具体的学校,回到具体的个人。”这是“生命化教育”的理论前提和依据。 首先,生命化教育是对可能更健全的生命的成全。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来说,都具备了更健全发展的可能性,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内在地蕴含了这种更健全的可能性。生命化教育就是要培植人对生命的珍爱,要让每一个人都有过更有尊严的生活的意识,引导人对更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 第二,生命化教育是随顺人的生命自然的教育。我对教育有一个理解:勤未必能补拙,扬长远胜于避短。生命化教育是要把人的禀赋中属于他个人的、别人不可替代的、有
7、他独特性的、“内在而真实的力量”培育出来,对一个人生命中不存在的能力不要抱奢望。.... 生命化教育坚信每个人心中都有善端。好的教育,就是要随顺人的善端,让人美好的潜在特质尽可能地发挥出来,把人从自然状态引导到应然状态。这也就是著名的哲学家黄克剑先生经常提到的一个教育终极目标:人的道德的自我完善,心灵的自我督责,人格的自我提升,境界的自我超越。 这一切,当然都要用自然、恰当的方式来达成。生命化教育也强调方法,但强调的是方法要随顺人性,方法要针对生命的个体。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的方法一定是开放的、灵动的、因人而异
8、的。也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智慧一定来自于教师对自己工作的不断深入的反思。教育的智慧也来自于教师的责任,来自于他对教育持久而专注的思考。 第三,生命化教育是个性化的教育。它肯定人的天性,肯定人的独特性,在每一个人身上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强调个性的背后,其实就意味着教育需要对人的各不相同的特性的由衷尊重。这种尊重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几乎就可以看出教育确实是一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