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99635
大小:3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10
《《沙之书》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沙之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博尔赫斯其人及其作品集;2.初步感受博尔赫斯小说中虚构与想象、事实与真实交织的魅力;3.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能力。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领会“沙之书”的寓意;2.把握虚构与真实的统一;3.打破传统文学作品的现实主义束缚,理解虚构对于小说的重要性。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很熟悉一个人:他是一位闻名遐迩的音乐家,但是却在音乐创作的顶峰时期失去了听力,这个人就是贝多芬;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人,他以读书和协写作作为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他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晚年却双目失明,但是仍以口述的方式继续创作,他曾经写了一首诗向
2、上帝致敬:“他以如此绝妙的讽刺,同时给了我书籍和失明……”这个人便是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二)作者介绍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被称为“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被视为“魔幻文学的鼻祖”。博尔赫斯是幻想文学的先驱,是一个“玄想型”的作家。他的作品常在东方异国情调的背景中展开,荒诞离奇且充满幻想,带有浓重的神秘色彩。重要作品有诗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激情》《面前的月亮》《圣马丁的手册》《影子的颂歌》《老虎的金黄》《深邃的玫瑰》,短篇小说集《恶棍列传》《交叉小径的花园》《阿莱夫》《死亡与罗盘》《布罗迫埃的报告》等。还译有卡夫卡、福克纳等人的作
3、品。(三)整体感知1.你能用简短的语句列出一张情节结构表吗?开端:陌生人上门推销书籍发展:“我”设法得到了“沙之书”高潮:“沙之书”使我烦恼不堪结局:“我”把“沙之书”藏进了图书馆(四)文本分析问题探讨一、“沙之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以“用一个词语概括《沙之书》的特点作为导入,引出学生回答。答“神秘”“奇妙”均可,接下来让学生具体回答)2.“沙之书”有哪些特性?1.异乎寻常的重量2.里面的文字是我不认识的3.页码的排列引起了我注意4.尽管一页页的翻阅,铁锚图案却再也找不到了5.封面和手之间总是有好几页。仿佛是从书里冒出来的。6.这本书的页码是无穷尽的。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7.
4、插画没有一张重复……问题探讨二、小说主人公“我”对待“沙之书”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1.吃惊;惶恐;口瞪目呆;2.占有它的幸福感;怕它被偷掉;3.担心它并不真正无限;4.成了那本书的俘虏,几乎不在上街;5.领悟到那本书是个可怕的怪物;6.觉得它是一切烦恼的根源,是一件诋毁和破坏现实的下流东西;7.想把它付之一炬,但怕一本无限的书烧起来也无休无止,使整个地球乌烟瘴气,8.趁工作人员不注意的时候,把那本书偷偷地放在一个阴暗的搁架上……总结这种变化:好奇——钻研——敬畏——恐惧——逃避问题探讨三:由探讨态度变化的原因得出“沙之书”的象征意义及作者的写作目的。(1)你认为“沙
5、之书”可能象征什么?无限之物:如无止境的欲望,无穷大的世界,琐碎繁杂的生活、强大的异己力量、神秘的未知世界、不知其数的金钱、无法挽留的时间、变化无常的命运、浩瀚无穷的知识、让人身心俱疲的爱情等等。(2)题旨:小说通过虚构,运用象征,使无穷无尽这一概念形象的展现出来,并将人们面对无限的那些无所适从的心理真实地从小说中凸现出来,当人物和情节变得无足轻重时,剩下的便是“无限”和人类面对“无限”时无所适从的真实,深刻地揭示了主题。(五)本单元话题探讨:虚构由“这样的一本书存在吗”导入,得出“虚构”这一结论,再作进一步分析。“虚构的东西必须给人真实的感觉,必须符合生活发展的逻辑。”事情是
6、假的,但让人感觉像真的一样——“艺术真实”“把虚构巧妙地伪装起来”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得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一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在肚子尖上几乎待不住了,眼看就要完全滑落下来。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卡夫卡《变形记》(这部分可以加入对《西游记》的解读)探讨:作者为了强调“沙之书”及他写的内容的真实性在文中特意交代了那些内容?1、直接说明:不过我的故事一点也不假;2、书贩长相:身材很高;外表整洁;灰色
7、衣服;灰色箱子;头发3、书的样式:八开大小;布面精装;书页磨损;印刷粗糙;页码;插画;4、书的来历:平原的村子;用几个卢布和一部《圣经》换来;主人不识字;5、交易过程:退休金和花体字的威克利夫版《圣经》交换;6、看书藏书:用放大镜检查,排除伪造的可能,偷偷放在阴暗的搁架上。(六)结语美国作家纳博科夫如是说——一个孩子从尼安德特峡谷里跑出来大叫:“狼来了”,而背后果然紧跟一只大灰狼——这不成其为文学;孩子大叫“狼来了”,而背后并没有狼——这才是文学。那个可怜的小家伙因为扯谎次数太多,最后真的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