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之书》教学设计.doc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

ID:28152171

大小:2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沙之书》教学设计.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沙之书》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领会《沙之书》的内容与题旨2、理解“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以及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学习重点:如何理解小说的核心意象“沙之书”。学习难点:小说中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能够彻底改变一个人一生的书籍,或许几十年才出现一次,您所面对的正是这样的一本书”大家是否还记得这段话?它是美国出版的英文版《炼金术士》封面介绍的文字,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博尔赫斯的《沙之书》就是这样一部奇妙的书籍。二、走近博尔赫斯一个晚年双目失明的老人一个与母亲相依为命的老人影响了中国八九十年代众多的知名作家

2、博尔赫斯(1899~1986)阿根廷诗人、小说家兼翻译家。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有英国血统的律师家庭。1950年至1953年间任阿根廷作家协会主席。1955年任国立图书馆馆长、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哲学文学系教授。1950年获阿根廷国家文学奖,1961年获西班牙的福门托奖,1979年获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诗歌、散文和短篇小说是博尔赫斯三大创作成果,而且各有千秋,相互辉映。有一种很生动的说法是:“他的散文读起来像小说;他的小说是诗;他的诗歌又往往使人觉得像散文。沟通三者的桥梁是他的思想。”他是与帕斯、聂鲁达齐名的拉美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

3、质朴,风格纯净,意境悠远。他的散文大多非常短小,但构思新颖,结构巧妙,法国作家安德烈•莫洛亚评价说:“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小文章而成大气候,在于其智慧的光芒、设想的丰富和文笔的简洁——像数学一样简洁的文笔。”读书是博尔赫斯生活中一项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而且对于他的写作意义重大。他曾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他的最初和主要的知识来源可能是他父亲的藏书室,到了开始真正作家生涯时,他已经是一个学贯东西、富有真知灼见的青年学者了。晚年双目失明,却被任命为国立图书馆馆长,他不无苦涩地写了一首诗向上帝致敬:“他以如此妙

4、的讽刺/同时给了我书籍和失明……”但他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创作,成就惊人。他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长期独身,由母亲照料生活,直至68岁才与孀居的阿斯泰特•米连结婚,3年后即离异。母亲辞世后,他终于认定追随他多年的日裔女秘书玛丽亚•儿玉为终身伴侣。他们1986年在日内瓦结婚。同年,一代文学大师博尔赫斯在日内瓦逝世。三、研讨课文1、“沙之书”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有哪些奇特之处?①、重量异乎寻常;②、里面的文字身为图书收藏家的“我”都不认识;③、页码排列无序;④、翻阅过的内容消失不见;⑤、页码无穷尽,没有首页,也没有末页;⑥、每隔两千页有一帧插

5、画,并且没有一张重复。总结:像沙一样,无始无终,无穷无尽,变幻不定,不断“生长”的书。一本有形而无限的书。2、对待如此奇妙的“沙之书”,“我”的态度变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什么?请找出有关的词句具体说说。参考:好奇—钻研—渺小—敬畏—恐惧---逃避/坚持起初好奇,然后设法得到,接着是钻研,但发现对它了解越多,不了解的部分也更多,于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无奈,紧接着迷失于无法自拔的敬畏,随之而来的是恐惧,最终选择逃避、放弃,让沙之书淹没在图书馆的书海之中。这一变化过程既形象地说明沙之书的奇妙而神秘的特性,又表现了“我”乃至

6、人类在无限强大的异己之物前不胜渺小、恐惧的心理。3、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本书?小说开篇,作者声明“我的故事一点儿也不假”,你相信吗?怎样理解“……你的沙制的绳索……”这句引言?参考:虚构的几种方法(1)移花接木。即在情节的处理上,采用张冠李戴的手段,把一个人的事转移到另一个人身上,使读者浑然不觉。    (2)杂取种种。指在广泛集中概括大量生活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典型。正如鲁迅所说的“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如祥林嫂形象,是鲁迅以他的一位远房伯母的事迹作为原型的。(3)添枝加叶。在作

7、文中描写某一真实事件,事件本身简单、平淡,或者只是一个轮廓、梗概,这就要发挥想象,补充一些细节,使之曲折、生动、丰富、深刻。如作家茹志鹃在解放战争的莱芜战役中,只是跟着一个通讯员,在弹火纷飞的夜晚,“默默无声地展开了一场紧张的竞走比赛”,后来通讯员的面貌也记不清了,为什么要去前沿阵地也记不清了,真人真事就如此简单,但作家在写作时却充分发挥了想象,洋洋洒洒,细致入微,一系列的动作、肖像、对话、环境等描写,使得故事妙趣横生,人物呼之欲出,《百合花》经久不衰。 (4)偷梁换柱。即将真人真事加以改造更换,使之更有利于表达主题。如鲁迅写《范爱农》

8、,本来在日本东京,就徐锡麟案件,作者和范爱农都是不主张发电报的。但在写这篇散文时,却将自己换成是极力主张发电报的,范爱农是极力反对发电报的,双方剑拔驽张,矛盾尖锐到白热化程度。作者一番偷梁换柱,使文意曲折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