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75639
大小:104.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12-10
《论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的湖湘文化特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及实践的湖湘文化特性向警予是中国早期妇女运动的先驱与杰出领杣。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向警予不同凡响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和解决了在当时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如何开展妇女运动,如何实现妇女解放等一系列根本问题。她提出的“妇女解放运动与国民革命相结合”运动及“劳动妇女是我国妇女运动的主力军”等观点,突破了五四以来国内女权运动多关注女性个体意识觉醒的局限,将之上升到推动女性整体、乃至全体国民意识觉醒的高度上来。更为难得的是,这一系列的理论主张,未局限在思想界的争论屮,在向警予的努力践行下,作为一种政党理论,在屮国妇女解放实践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
2、作用,开启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新篇章。向警予妇女解放思想经历了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从自我女性主体意识的发现,到主张“教育救国”,受资产阶级女权运动影响,到接受马克思主义探寻妇女群体解放道路。从这一过程不难看出,向警予的妇女解放思想与她生活的湖湘大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湖湘文化心忧天下的使命意识、务实致用的实践品格和以民为木的思想,在向警予的妇女解放理论和实践上,打下了明显的精神烙印。一、心忧天下:“以社会人群全体的幸福做个目标”心忧天下,对国家和民族命运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是屮国传统文化屮的重要精祌内容,这一传统一直在湖湘文化中得到传承。《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3、下之乐而乐”一直激荡在湘人心中,南宋胡安国、胡宏、张?虻热嗽谏胶悠扑橹?际,毅然投笔从戎抗金御侮,谱写了“长沙之陷,死者十九”的爱国壮举。王夫之早年举兵抗清,兵败后遁迹乡里,终生不蓄发,以表誓不降清之志,并毕生潜心治史治学,只为探讨重振汉民族的途径。面对鸦片战争后日益严重的社会和民族危机,魏源表示了极大关注和忧虑,他在《〈海国图志〉序》屮写道:“愤与患,天道所以倾否而之泰也,人心所以违寐而之觉也,人才所以革虚而之实也。”谭嗣同在甲午惨败后,痛心疾首地说:“使天下大局破裂至此、割心沉痛,如何可言!”[1]在戊戌维新失败后毅然选择就义。湖湘文化的心忧天下的使命意识对湖南早期
4、无产阶级革命家也影响颇深。读过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后,少年毛泽东深有感触。他后来回忆说:“读了这些史实,觉得袓国的将来,非常可忧,我开始认为努力救国是每个人的天职。[2]向警予一直是成长在优秀的湖湘文化之中的。辛亥革命后的湖南有着浓郁的“指划天下,物议朝野”的文化氛围。当时长沙屮学里有一批富有民族气节的爱国教师,如朱剑凡、杨昌济、徐特立、李肖耽和方维夏等。向警予在年少求学阶段,就受到思想进步、倡导新学的老师的影响。她关心时事政局,痛感当时“国家陵夷、学绝道丧”“民风奄奄”“人存心亡”,为国家的衰败、人民的痛苦而焦虑。在向警予遗存的学生时代的作文、日记、书信中,多处载有“
5、勿忘国耻”字样。她引用《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等语,勉励白己与同窗。向警予自信:“异H者又恶知夫湖南之果不为屮国之普鲁士”。[3]而后来她与毛泽东、蔡和森、蔡畅等人交往,加入了进步的湖南青年群体新民学会长期与良师益友的相处,时时聆听教诲,“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的豪迈精祌,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她的文化心理结构中去。湖湘文化己深深浸润了向警予的心田,并成为她后来从事一切妇女解放活动的思想基础。受教育救国主张影响,向警予最初将教育作为争取妇女解放的突破口。“妇女救国救己,都要从教育始”,“教育是提高女子学识能力催促
6、社会文化进步的唯一妙法”。[4]没有教育,女子就不可能觉醒。在周南学习期间,向警予就开始注意考察社会教育的状况,下定决心日后从事女子教育事业,以唤起女子的觉醒、探求妇女解放的途径为己任。1911年她与蒋胜眉、许友莲、翦万容、唐畹芬、胡善伦、余紫敏等女同学结成七姊妹团体,并且创作了《七姊妹誓词》,其屮有言:“振夼女子志气,励志读书,男女平等,图强获胜,以达到教育救国之目的。”[5]不难看出女子、教育和国家这三者已被紧密联系在一起。1916年夏,从周南女校毕业后,抱着“铸造适应于现时社会之人”的理想,向警予回到家乡接办淑浦女校,这是向警予向封建势力挑战的一次重要实践,也是向
7、警予从事妇女解放运动的开端。办学3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从淑浦女校毕业的学生很多都升学于长沙、桃源两地的女子师范。向警予在办溆浦女校期间,以各种形式在学生中宣传反帝爱国思想,宣传“堂堂中华,常受人欺,昂昂七尺,将为奴隶,安乐茶饭,恐难久吃,稍明时事,谁不忧惕”,[6]忧患意识跃然可见。五四运动前后,对于妇女解放究竞应该选择怎样的道路,社会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主张和建议。对于妇女解放的道路,向警予也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最初的“以教育求解放”思想和实践遭到挫折。1920年,向警予远渡重洋寻找真理。在赴法前夕,向警予在给陶毅的信中就提出,要把全国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