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41109
大小:71.04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33例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33例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邱洁丹陈少明詹冬梅张小玉(广东省汕大附属肿瘤医院515031)【中图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0-0451-02【关键词】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护理放疗是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手段。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是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常见的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并发症,其发生率为46.0%〜78.1%[1]。轻者U腔黏膜出现充血水肿,表现为口干咽痛、吞咽不适等症状;重者口腔黏膜岀现白膜反应、溃疡和渗血。甚至被迫终止治疗,导致治疗失败。因此做好鼻咽癌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护理
2、显得非常重要。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6月我科收治鼻咽癌患者33例,20名男性13名女性。年龄22-76岁,平均49岁。放疗过程中分别出现不同程度的口腔黏膜反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评价标准[2]。0级:无红肿、疼痛,无吞咽网难;1级:红肿、疼痛,轻度吞咽网难,能进固体食物;2级:斑点状黏膜炎(<l/2面积),中度疼痛,中度吞咽困难,能进流食或软食;3级:片状黏膜炎占照射IX面积50%,重度疼痛,重度吞咽困难,仅能进流食;4级:片状黏膜炎占照射区面积50%以上,有出血和坏
3、死,需要停止放疗以及肠外或肠内营养支持。其中口腔黏膜炎1级16例、2级11例、3级5例、4级1例。1.2方法放疗:全部患者均接受根治性放疗,放射源为6〜8MV光子线和8〜12MeV电子射线,放疗技术为常规放疗或调强放疗。剂量为66〜70Gy。2护理2.1对症处理2.1.1含漱法饭后和睡前用0.03%呋喃西林和5%碳酸氢钠溶液交替含漱,可有效防治革兰阳性、阴性细菌及真菌的感染,5%碳酸氢钠溶液每日分数次漱口还可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长,同吋伴口臭或口腔出血可给予1%〜3%过氧化氢溶液交替漱UI。根据UI腔pH值范围选择5%碳酸氢钠
4、液药物漱U,通过矫正U腔pH值能改变U腔内环境,有更好的针对性。2.1.2局部直接用药金因肽是一种多肽类细胞生长因子,它通过与细胞膜上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激活多种生化酶,促进细胞DNA、RNA和羟脯氨酸的合成,调节细胞蛋白质合成、转换以及细胞的新陈代谢,加速创面肉芽组织的生成和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创面的愈合。2.1.3雾化吸入沐舒坦混合雾化吸入液雾化吸入吋有热的物理作用且药物可经黏膜吸收。沐舒坦混合雾化吸入液在消炎、止痛、溶解口腔粘液同时,清除过氧化根及自由基R,保护U腔黏膜炎。鼻咽癌放射性U腔黏膜的对症处理方法:在放疗
5、期间每天用1%氯乙定漱口水漱口,2级口腔黏膜炎用西瓜霜局部喷药、表皮生长因子喷雾剂、鼻腔部冲洗加雾化吸入,对3级UI腔黏膜溃疡、进食吋剧痛的患者,可在进食前用表麻剂1%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混合液含服后再进食。有金属牙冠套的患者,放射治疗时冠套表面与口腔黏膜之间应用湿纱布或者石腊片隔开,冇防止次级射线引起的局部黏膜炎的作用[3】。4级U腔黏膜溃疡化脓者每天要U腔护理、静脉用抗感染药物、以防合并其他感染。2.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在治疗过程中耐心询问患者症状,仔细观察U腔黏膜的变化及U腔疼痛情况。并做好记录。治疗前后进行血尿常规
6、、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及肿瘤专科的检査,密切观察和详细记录患者在用药期间的各种反应,及时报告医师,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吋协助处理。2.3心理护理在做入院宣教吋向病人说明放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并发放宣传资料,使患者心中有数,发生u腔黏膜炎时安慰患者,使其知道这是正常的u腔黏膜放射反应,对症治疗可以减轻的,从而避免患者精神紧张而延误病情。2.4饮食护理讲解饮食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多进食,保证在放疗期间的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品为主。食物以柔软、细碎煮烂为好,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粗糙、多刺等冇可能刺激口腔黏
7、膜炎性创面的食物。禁食过冷、过热、过硬的食物,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创造清洁、舒适的进食环境。并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1000ml以上,口干吋用10%甘草水含漱,并用胖大海、金银花适量泡茶饮用,起到养阴生津,清热利咽的作用[4],以缓解由放疗引起的U腔干燥、疼痛、咽干、咽痛等症状;戒烟洒。如果病人U腔黏膜反应较重,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注入营养物质。必要吋静脉输入营养物质。3小结U腔黏膜为复层扁平上皮,更新速度较快,对射线具有较高的敏感性[5]。放疗吋U腔黏受照后容易产生急性黏膜炎,主要表现为红斑、假膜、糜烂、溃疡等,其损伤机制主要与电
8、离辐射作用与口腔组织产生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冇关,如线粒体及细胞核氧化磷酸化受抑制,导致细胞代谢障碍或能源不足;核酸与核蛋白分子机构改变和代谢障碍,引起细胞增殖、分化及其调控机能和细胞形态改变,以引起细胞死亡;蛋白质、糖和脂肪代谢紊乱,造成细胞功能异常等。发生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