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

ID:28419771

大小:65.62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10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_第1页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_第2页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_第3页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_第4页
资源描述:

《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与常规剂量注射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所及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大容量(350-550ml复合液,后者应用(25-35ml复合液,分别通过硬膜外灌注或注射,两组治疗均隔日1次,连续2次治疗,临床疗效采用acNab评分及VAS评分,分别评价术后Id、5d、7d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Id的有效率分别为86.0%和76.0%,术后5d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者x2二1.07,后者x2二1.52,

2、P均〉0.05;术后7d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二4.00,P0.05,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确诊应符合以下条件:①腰痛、下肢放射痛或肢体麻木。②腰部畸形,腰部表现为平腰或脊柱侧弯。距脊中线约2-3cm处为椎旁压痛点,下肢放射痛沿神经根走向;腰部前屈位和侧方活动受限,腰痛坐骨神经痛加重;感觉和运动神经及放射功能的定位性障碍。③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屈颈试验和坐位伸膝势试验均呈阳性,股神经牵拉试验有时也呈阳性。④X线正位片可见侧凸。侧位片见生理前凸减小或消失或后凸,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可见突出部相邻两个稚体前缘。

3、1.3治疗方法硬膜外腔穿刺采用腰椎穿刺法:患侧在下之侧卧位,背与床面垂直,双手抱膝,头尽量向胸部弯曲。皮肤常规消毒后,铺无菌洞巾,用1%利多卡因局麻病变腰椎间盘突出间隙后,以直入或旁入穿刺的方法进入硬膜外腔,确认成功后,先注入6mll%利多卡因观察,5-10min如未见蛛网膜下腔阻滞和不良反应,即可将药液注入其中。注意不要刺破硬脊膜或误入血管,置入导管时切勿折导管,注药速度要求为60min之内注入。药物成份与剂量:对照组使用的混合液的药物及其剂量分别为2%利多卡因20mg,地塞米松10mg,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B6100mg,甲钻胺lmg,5%碳酸氢钠加1,加生

4、理盐水至25-35ml。治疗组使用的混合液的药物及其剂量分别为复方丹参注射液15-20ml,利多卡因80mg,地塞米松1Omg,维生素B1200mg,维生素B6,甲钻胺lmg,5%碳酸氢钠10ml,加350-550ml生理盐水。两组的治疗频次为1次48h,连续2次为1疗程。1.4疗效判定标准采用改良acNab标准[1-2]判定疗效:①疼痛消失,直腿抬高试验在70°以上,无运动功能受限,工作和活动如常者,判定为优秀;②疼痛明显改善,直腿抬高试验>70。,仍遗留少许,不影响工作者判定为良好;③疼痛仍有,直腿抬高试验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5d的有效人数分别为46例和42

5、例,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2,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7d的有效人数分别为48例和42例,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二4.00,P但施治时应注意应保持患侧在下之侧卧位,这有利于弥散药液,达到充分发挥药物疗效之作用;在穿刺的过程中,为避免硬膜外间隙感染的发生,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硬膜外大容量复合液灌注治疗椎间盘突出症,可同时治疗病变脊柱的各节段,使相应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同时减轻或消失。腰椎间突出是腰椎间盘退变后出现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

6、因此其主要表现为神经根症状。临床研究证实,少量激素及麻醉药物通过硬膜外腔注入,神经末稍的兴奋性受到抑制,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易于吸收代射产物,局部酸中毒逐步减轻,腔壁及其中结缔组织逐渐消除,炎性刺激和疼痛之间的恶性循环被阻断,发挥修复损伤组织和止痛的作用。此外可以消除由于刺激造成的炎症,保护椎体弹性作用逐步得到改善和恢复,有助于恢复椎体的生理位置。临床研究表明,复方丹参液具有活血祛瘀、消肿止痛和养心、安神的作用;局麻药可以阻断根性神经痛和窦椎神经所受到的刺激,腰痛与腰肌痉挛和椎间盘突出压应力逐渐减轻,有助于复位早期突出的间盘髓核组织;类固醇激素具有抗炎作用,可缓解神经根

7、周围的炎症和粘连,神经根的充血水肿逐步消除,达到祛除根性神经痛之目的。本文观察表明,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Id的有效率分别为86.0%和76.0%,术后5d的有效率分别为92.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前者x2=1.07,后者x2=l.52,P均>0.05;术后7d的有效率分别为96.0%和84.0%,两组患者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0,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