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

ID:28417342

大小:75.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2-10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_第1页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_第2页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_第3页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_第4页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危机的反思及改善对策青少年作为香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国家认同状况不仅直接关乎香港的繁荣稳定,而且对维护国家统一、贯彻好“一国两制”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耍对香港青少年在国家认同方面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找到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的对策。香港自1997年7月1FI回归祖国,至今已有二十隹。然而,部分香港青少年的国家认同状况却依旧令人担忧。2014年“占屮”期间,西方势力和香港反对派利用青少年对“一国两制”认知的误区和盲区,将其武装成为“占中”的主导力量,不断攻击与诋毁中央与特

2、区政府,严重阻扰了香港民主政治的正常发展。[1]“占中”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香港青少年国家认同感的缺失,乃至发生了危机。青少年作为香港未来建设的主力军,其国家认同状况不仅直接关乎香港的繁荣稳定,而且对维护国家统一、贯彻好“一国两制”都将产牛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香港青少年在国家认同方面所呈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反思,进而找到增强其国家认同意识的对策。一、国家认同危机的表征(-)国民身份认同感偏低所谓身份认同,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指一个人对其居住地与所属国的归属感,其中除了客观的法律依据和居住情况之外

3、,还涉及个人对于居住城市和国家的主观看法。香港是“一国两制”政策运作的第一个特别行政区,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所作的解释:所有香港中国同胞,不论其是否持有“英国属土公民护照”或者“英国国民(海外)护照”,都是中国公民。面对这样的身份转变,香港的靑少年最初是否能够且乐于接受这个新的国民身份?根据香港青年事务委员会1998年进行的“青少年公民意识和道德价值研究”显示,965名10-24岁青少年中,有54.3%认为自己对中国是没有归属感的;而2,075名成人中,

4、更有76.9%认为青少隹对中国是没有归属感的。[2]可见,在香港回归之初,至少有半数以上的香港青少年对自己祖国的归属感并不强烈,甚至谈不上认同口己中国香港的国民身份。自香港回归以来,培育青少年乐于接受中国香港的国民身份,就一直是香港教育界的一个重要课题。2001年,香港特区政府提出把“培养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作为课程宗旨,并明确这是“德育与公民教育”的五个核心价值之一。然而,从近年來的若干调查结果和学者研究看來,香港青少年对屮国香港的国民身份认同程度依然偏低。据《2010年香港青年统计资料概览》显示,90后(1

5、5-19岁)及80后(20—29岁)青年分别只有62.9%及6&4%认同及非常认同自己是中国人。[2]也就是说,香港回归十余年,青年一代中仍有超过三成的人不认同自己是中国人这一国民身份。(二)中华文化认同缺失香港回归前,英国为了维护其殖民统治,曾致力于消除香港民众原有的中华文化认同,断绝其对原有文化根源的守望,用西方文化重塑香港民众的文化认同。比如,在学校教育中,割裂香港和内地的关系。港英政府曾为每一位学童提供关于“英国人的理想与习俗”的基本教育,推行所谓教育禁止政治参与、政治与教育严格分开的政策,企图从文化上

6、疏远青年学生对自己祖国的认识,这也是造成香港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缺失的原因之一。时至今日,香港仍然存在重视英文教育而忽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情况。以母语认同为例,虽然青年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比例在提高,但部分学生对普通话的选择运用并非因为是母语,而是有着强烈的工具性动机,即本地就业市场的需求,其实在他们的心中普通话的母语身份认同还没有真正扎根。(三)本土意识越來越强本土意识的崛起是香港部分青少年缺乏有效国家认同的又一表现。20世纪70年代,随着香港经济的繁荣,“香港人”(HongKongcso).“香港梦”(Hong

7、KongDream)等概念通过“功夫电影”等文化载体得以广泛传播。据调查,回归祖国后的香港居民认同自己是“香港人”“屮国的香港人”的比例远远高于“中国人”“香港的中国人”的比例,而且该差距冇逐年拉大的趋势。[3]近年来,香港出现了一些质疑和排斥内地的负面声音,甚至还出现了“香港城邦论”乃至“港独”言论。2012年,香港爆发了“反对国民教育”的运动,将强化国家认同的“国民教育”看作是“洗脑”。2014年2月,香港大学学生??刊物《学苑》更是以“香港民族,命运自决”作为封面故事,讨论香港人的“本土意识”、香港人的“

8、民族自决的权利”以及建构香港“本土共同体”等问题,并在民调中公然调查香港“独立成国”和“公投建国”等问题。[4]这表明伴随着香港回归成长起来的“97—代”更具有强烈的本土意识,而所谓的“本土意识”如果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隐含着“去国家化”的危险倾向,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三)身份认同产生对立香港回归后成为我国中央政府下辖的地方特区,香港市民同时面临着香港认同和国家认同这两种身份认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