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7377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9
《青少年网络成瘾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成因分析摘要:“网络成瘾”又称“互联网成瘾综合征”,英文简称为IAD(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o照世界卫生组织定义,所谓网络成瘾综合征(IAD),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难以抗拒的再度使用的欲望。同时会出现增加使用时间、耐受性提高和戒断反应等现象⑴。网络成瘾作为一种随网络技术而不断发展的新问题,不断为更多的人知晓。关于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及网络成瘾的心理社会因素的研究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注意。本综述旨在阐述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心理和社会成因成因分析。关键词:青少年
2、网络成瘾成因分析心理社会1.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症状表现IAD的基本症状是上网时间失控,心理和行为活动基本为上网这一活动所支配,行为不能自拔,一旦缺少网络生活时,身心就会出现异常反应。网络成瘾的躯体症状常表现出双手颤抖、疲乏无力、腰酸背痛、血压升高、视力下降、手发冷发热、植物性神经紊乱等;心理症状表现为情绪不稳、情绪低落、心慌、记忆减退、心情抑郁、待人冷漠、行为古怪、无所适从,欲罢不能,患者可以不吃饭、不睡觉,但是不能不上网,显然这些行为特征都属于一种心理病理行为。2.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分析2.1心理因素是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内在基础行为主义曾以经典的刺激一反
3、应公式统治美国心理学长达半个世纪之久,行为主义强调个体行为是由外在环境决定的,否认意识及心理的存在。随着认知主义的兴起行为主义的没落,研究者越来越重视个体的内在认知因素对行为的中介影响作用。对于网络成瘾而言,绝不能仅仅地认为是外在网络刺激导致网络成瘾,我们更应该看到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对网络成瘾的影响,个体的人格特征、认知和情绪、应对方式都会对网瘾的形成产生广泛的影响。2.1.1不良人格特征人格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不同人格特征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心理特质,面对同样情景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艾森克提出了人格三因素模型,包括外倾性、神经质和精神质。
4、神经质维度对网瘾成瘾具有止向预测作用。根据艾森克的解释,神经质维度主要反应个体的情绪稳定性,得分高者常常焦虑、担忧、郁郁不乐,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具有神经质人格的个体往往人际关系较差,比较难以融入社会。当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遭遇困难或挫折吋,网络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为他们逃避社会提供了空间。网络使得他们的言行不再受到社会规则的限制他们可以任意的发泄他们的负性情绪和对他人的不满。2.1.2低认知需耍认知过程是个体对环境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网络信息是现代人一种重要的外在环境信息。一部分个体能够正确地对待网络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运用,而另
5、一部分人则被网络信息所左右,形成网瘾。青少年时期属于后者,求知欲强,好奇心重,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对新事物喜欢尝试易于接受。互联网作为新生的事物,具有高科技性,以其制作精美的主页、丰富的内容、新颖无尽的刺激和魅力无穷的诱惑,能够极大的满足他们这一心理需求。青少年自身正处于身体发育和心理成熟的不平衡期,缺乏足够的甄别是非能力。另外,青少年将网络视为一种吋尚,符合青少年追求吋尚的个性。2.1.3生理性需要正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有着朦胧的性意识和性冲动.出现了强烈的了解异性的心理,而现实中的性教育基本上还处于欲说还羞的状态。网络创造的全新交友方式,为对爱情充满憧憬和追
6、求的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结识红颜知己的广阔空间。同时,网络色情也乘虚而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满足了青少年了解性的需要⑶。2.1.4消极情绪情绪上的不稳定导致的闭锁性,现在的青少中独生子女居多,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尽管受到來自家庭和学校各个方面的关爱和照顾,但是他们的内心深处,却常常感觉缺乏关爱,孤独、寂寞。在现实生活中,因为各种社会角色的需要.利益的冲突,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学习的压力等使他们不能畅快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造成压抑的心理状态。匿名的网络恰恰给他们的精神世界营造了相对平等而自由的空闯,使情绪、情感得以真实的表现和宣泄[4]O2.1.5自我实现的需要
7、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青少年阶段的思维是“新的自我中心”。造成了自己和别人关系的歪曲认知。一是“假想的观众”。总认为自己站在舞台的中央,一是“个人的虚构”⑸。青少年时期喜欢寻求自我并力图实现自我,但方式简单且不计后果,以显示他的“勇敢和特别”。包括沉迷网络游戏屮的最高统帅位置而沾沾自喜。在网络的虚构空间中,也让一些在学习生活中的失败者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2.1.6消极应对方式拉扎鲁斯认为,应对方式是指个体不断改变认知与行为所做出的努力,从而控制那些被评价为超出个体适应能力的内部或外部的需要。个体遇到生活挫折或压力时,消极的应对方式会使其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
8、网络游戏、交流等功能迎合了其逃避行为,从而更加依赖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