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ID:28405708

大小:60.12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2-09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1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2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3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4页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探究性学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性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获得情感体验为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它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建构多元立体的探究模式,都具有深远持久的重要意义。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该怎样组织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呢?一、把“教本”变为“学本”,由“自学”走向“治学”。1、挖掘教材中具有探究价值的语言材料,把它转化为探究性问题。【案例1】苏教版初中

2、语文课本七(上)《春》。师:有人说,课文中“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上前去”一句与全文不协调。请大家反复诵读课文,然后说说你的看法。(学生读书、思考,继而教师组织小组讨论,然后课堂讨论。)生1:我觉得是不协调。我反复阅读了课文,发现文中所描写的景物与“健壮”、“铁一般”这些词儿不协调。师:何以见得呢?生1:你看文中的描写:“风”是'‘轻悄悄”的,还“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草”是“软绵绵”的;“雨”呢,也是“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等等。这些景物都没有“健壮”、“铁一般”的特征。师:你讲得很有

3、道理,哪位同学有不同意见吗?生2:我不同意他的意见,我认为是协调的。师:为什么呢?生2:因为刚才那位同学讲的大都在课文的开头,但是开头部分描写的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时的景物特点,也就是初春的景物。而春天也是在发展的,“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腿,领着我们上前去”,应该到了接近夏天的时候的景物了。所以我认为是协调的、一致的。(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讨论,全班形成两种对立意见,相持不下。)师:通过刚才的讨论,大家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我觉得大家讲得都很有道理。恩格斯讲过:“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有不同意见是很正常

4、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不强调要有一个绝对的统一的答案。大家下课后,把各人今天在课堂上发表的意见整理一下,再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然后写一篇小论文。注意一定要以课文为依据,不能脱离课文哦。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语言材料,经转化为探究性的问题后,课文的性质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得到了改变,学生对课文有了真正的内化了的体验和感受,探究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2、利用课文的“留空”,设计探究性学习训练。“留空”是一个文学审美概念,它指的是作品向读者提示或暗示的东西,也就是给读者留下的联想和再创造的空间。读者可以透过感觉到的部分去想象去思考,从而

5、获得对作品更深的理解和把握。利用课文中这些“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空间,能有效地组织起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案例2]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七(上)《为你打开一扇门》。师:阅读课文“探究•练习”一《致文学》的节选,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学的功能。除此以外,文学还有哪些功能?请根据你平时的阅读体会和经验,模仿课文的写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致文学”节选的两段文字,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文学反映自然、反映人生的两大功能,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教师利用这个“留白”,组织学生以扩写的形式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既加深了对文本的理

6、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3、开发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组织探究性学习活动。【案例3]苏教版初中语文课本八(上)《记承天寺夜游》。师:这篇课文我们已经学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生1:文中“解衣欲睡”的“睡”,与“怀民亦未寝”中的"寝”有没有区别?师:是同义词,没有区别,都是“睡觉”的意思。生1:那两者之间能不能互换呢?师(思考片刻):不好意思,我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哪位同学能回答?(学生默然。老师及时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探究。5分钟后,组织学生发言。)生2:前面用“睡”,后面用“寝”,避免了字面上的重复。生3:不能换。

7、“睡”带有口语色彩,“寝”是书面语。对自己用口语,随意自然;对他人用书面语,显示尊重。生4:“睡”,去声;“寝”上声。读起来韵律和谐,富有音乐美。在此案例中,教师把学生的疑问作为一种生成性的资源,并及时组织了学生的探究活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但由于知识的欠缺,学生的学习行为只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习得行为的交流,不具备真正的探究意义。如教师能适时为学生补充有关知识,指出只要"闭眼”就是“睡”,而“寝”则必须“上床”,然后再请学生运用知识去分析和探究,那么,学生很可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可以换,而且换了更贴切。因为,干什么要“解

8、衣”啊?当然是想上床睡觉啊,所以,“解衣欲寝”就比“解衣欲睡”更准确。对张怀民而言,如改为“亦未睡”,就说明张怀民不但没上床,连打盹都没有,说不定满腹心事的他还在屋里跚躅徘徊呢。那么邀张怀民“步于中庭”共同赏月,岂不是更合时宜吗?二、以几篇课文或一个(几个)单元为单位,组织专题学习。组织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