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400218
大小:62.1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2-09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典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历史逻辑和典范摘要:20世纪前期,是中国社会急剧变革,文化、学术发生重大转型的时期。进化论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落后就要挨打。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则是给人们提供了摆脱落后挨打、走向自强的道路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那么的契合。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风行、扎根、发扬成为人们主动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中国化;古代文论研究中图分类号: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11(2008)08-061-03作者:邱景源,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复旦大
2、学文艺学博士;广东,广州,51063120世纪初,处于内忧外患困扰下的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并非偶然,有当时的现实条件和深刻的民族心理根源。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见证了国人渴求变革自强的历程。进化论让人们认识到了自身的落后和落后就要挨打,马克思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则是给人们提供了摆脱落后挨打、走向自强的道路和方向。马克思主义的一切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那么的契合,更何况,我们传统儒家思想木来就有突出的实践理性色彩和人类人同的理想。因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风行、扎根、发扬成为人们主动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一、马克思主
3、义文艺理论的早期译介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早期译介表现出了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翻译文本的非经典性。中国现代引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经典性文本并不多,主要有马克思《艺术形式之社会的前提条件》(《导言》)、马克思《思辩构成之秘密》(《神圣的家族》第五章)、恩格斯《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摘译)、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等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艺问题的一些书信,马克思、恩格斯论文艺Z类的几本著作,数量十分有限。中国学者的早期译介。主要是以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阐释性著作、前苏联文学创作实践的总结和概括的论著为主。其中良莠不齐,
4、掺杂了不少非马克思主义的因素,从一开始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逐渐形成了一条比较偏狭的、功利的模式。二是翻译传播中的双重间接性。其一,语言的间接性。中国引进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主要是从英语、法语、日语、俄语文本转译的。每一次翻译,既是对原文的创造,乂是对原文的偏离。其二,地域的间接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转道FI本、俄国、并非仅是借道而己,在译成这些国家的语言时,译者也无疑会考虑其读者的文化习惯,其译本也无疑会浸染这些民族的文化意识。三是译介屮有所偏重的选择性。在译介的选择中明显偏重政治功利的实用性。中国近代以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5、盾十分尖锐,由于阶级斗争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思想家们在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时,倾向于选择阶级斗争内涵比较突出的文本,在理解和阐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时,也倾向于用阶级分析的方法,阶级斗争的观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自20世纪初进入中国就在中国扎根,到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研究已成蓬勃之势。西方文艺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相伴而行。从1917年至1937年,“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期间,……受了世界各国近二三百年文艺思潮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研究,在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西方文艺理论的碰撞中被激活,出现了前所
6、未有的发展势头。从1908年王国维发表的《人间词话》,到陈钟凡、郭绍虞、罗根泽等人出版的一系列《中国文学批评史》等成果,标志着屮国古代文艺理论作为一门学科地位的确立。20世纪30年代末,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开始超越西方文艺理论和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而异军突起,逐渐成为影响屮国文艺思想的主流。屮国从现实的功利需要和自己固冇的文论传统出发,优先选择了以社会历史内容为主导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后者便迅速生长,并进而与前者融合,展开了本土化的历程。在现实和历史的坐标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历程的逻辑走向与理论架构,已经大致确定,并最终形成了毛泽东文艺思想
7、一一这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典范。二、与传统文论的契合20世纪前期马克主义及文艺理论传入中国,随即便在中国大行其道,并最终成为主导中国思想界的意识形态和权力话语。20世纪前期,国人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来拯救中国,而更重要的是马克思主义怎么就能在中国迅速生根发芽,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呢?一般地讲,一种外来的思想文化能够被本土吸收和融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能够满足本土现实发展的迫切需耍。二是能够和本土原有思想文化的发展轨迹相适应。一种外来文艺理论入主中国,这既要满足中国当前的现实需要,同时还应在中国固有文论传统的文化精神、价值取向、审美
8、趣味等方面找到许多契合点,这是它能够在中国得以传播和进一步发展的理论支点。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文艺有着许多可以沟通和契合之处:没有宗教信仰,富于丿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